成语拼音:mò yǔ zhī hǔ
成语解释:比喻怪石
成语出处:西汉·韩婴《韩诗外传》第六卷:“楚能渠子夜行,见寝石,以为伏虎,弯弓而射之,没金饮羽,下视,知其石也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;用于比喻句
繁体字形:没羽之虎
英文翻译:Tiger without feather
没:[méi]1.无;没有:屋里没人。我没铅笔。2.副词。未;未曾:没红。没来过。[mò]1.沉下去:沉没。淹没。2.漫过;高过:水深没顶。积雪没膝。3.隐藏:出没无常。4.把财物充公:没收。5.完了;终结:没世(终身)。没齿(一辈子)。6.同“殁”:病没。
羽:1.羽毛,鸟的毛:羽翼。2.鸟类或昆虫的翅膀:振羽。3.古代五音(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)之一。相当于简谱的“6”。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虎:1.哺乳动物,头大而圆,毛黄色,有黑色横纹。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,性凶猛,力气大,善游泳,不善爬树,夜里出来捕食鸟兽。通称老虎。2.比喻勇猛威武:虎将。虎虎有生气。3.露出凶相:虎起脸。4.姓。5.同“唬”。
“没羽之虎”是一个相对冷门的成语,原意是指老虎被箭射中后倒下,箭尾的羽毛隐没不见,比喻事情的结果出人意料或隐藏的真相被揭示。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“看似不可能,实则暗藏玄机”的情景。
举个例子:小王在公司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创意,起初所有人都觉得风险太大,但三个月后项目竟然超额完成目标。同事感慨道:“这真是没羽之虎啊,谁能想到看似冒险的计划背后藏着这么扎实的数据支持?”
有人可能会问:这个成语和“射石饮羽”有关系吗?实际上,“没羽之虎”的典故确实与古代射箭故事有关联。传说中,李广曾误将石头看作老虎,一箭射入石中,箭尾羽毛竟深陷石内。虽然两个成语都涉及射箭的意象,但“没羽之虎”更强调结果的反转性,而非单纯形容力量强大。
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这个成语?比如面对孩子的考试成绩突然提升,家长可以说:“这次进步就像没羽之虎,平时看他总在玩手机,原来偷偷做了这么多错题整理。”这种表达既肯定了努力,也点出了表象与实际的差异。
个人观点:现代人常被表面现象迷惑,这个成语提醒我们要学会观察细节。就像直播带货的主播看似轻松推荐产品,背后可能有几十次的选品测试。这种“看不见的羽毛”,往往是成功的关键因素。
值得注意的是,使用这类成语时要考虑语境。在科技领域,可以说“这个软件漏洞修复得像没羽之虎,用户完全感受不到升级过程就解决了问题”。而在人际关系中,也可以形容某人的善意举动:“她帮忙时总像没羽之虎,等事情成了你才发现她早就铺好了路。”
成语的趣味性在于它能用简短文字激发联想。下次遇到“反转剧情”时,不妨试试用这个成语,或许能为表达增添文化厚度。毕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能准确使用语言工具的人,往往更容易传递思想的深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