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iú róng mài guó
成语解释:荣:荣华富贵。出卖国家的权益,谋求个人的名利权势
成语出处: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26回:“康王用的俱是奸臣,求荣卖国之辈,如何保守得江山?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人谋求个人的名利
繁体字形:求荣卖国
英文翻译:Seeking glory and selling the country
求:1.请求:求救。求教。求您帮我做一件事。2.要求:力求改进。精益求精。生物都有求生存的本能。3.追求;探求;寻求:求学问。实事求是。刻舟求剑。不求名利。4.需求;需要:供求关系。供过于求。5.姓。
荣:1.草木茂盛:欣欣向荣。本固枝荣。2.兴盛:繁荣。3.光荣(跟“辱”相对):荣誉。荣耀。虚荣。荣获冠军。4.姓。
卖:1.拿东西换钱(跟“买”相对):卖房子。把余粮卖给国家。2.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祖国或亲友:卖国。把朋友给卖了。3.尽量用出来;不吝惜:卖劲儿。卖力气。4.故意表现在外面,让人看见:卖功。卖弄。卖俏。5.旧时饭馆中称一个菜为一卖:一卖炒腰花。6.姓。
国:1.国家:国内。祖国。外国。保家卫国。2.代表或象征国家的:国徽。国旗。国花。3.在一国内最好的:国手。国色。4.指本国的,特指我国的:国产。国术。国画。国药。5.姓。
什么是“求荣卖国”?简单来说,就是为了个人利益不惜背叛国家。比如有人偷偷把国家机密卖给外国,换取金钱或权力,这种行为就像成语“饮鸩止渴”——看似解渴,实则致命。
举个例子:古代有个官员,为了升官发财,故意在敌军入侵时打开城门,导致国土沦陷。有人问:“他难道不知道这是遗臭万年的行为吗?”其实这类人往往心存侥幸,总以为自己的交易能瞒天过海。
现代社会中,“求荣卖国”可能变得更隐蔽。比如某科技公司高管将核心技术数据卖给竞争对手,导致本国产业受损。这时候人们会困惑:“他们图什么呢?”背后的逻辑常常是短期利益蒙蔽了长远眼光,就像用金饭碗换了一袋饼干。
文学作品里也有生动描写。金庸小说《鹿鼎记》中的吴应熊,表面归顺清朝实则暗通吴三桂,这种两面派作风就是典型的求荣卖国。读者常问:“虚构情节对现实有参考价值吗?”实际上,艺术创作往往比现实更直白地展现人性弱点。
我个人认为,这种现象背后藏着更深层的社会课题。当个人主义过度膨胀,当国家认同感薄弱时,道德底线就容易松动。但换个角度看,正是因为存在这样的反面教材,我们反而更能看清忠诚与责任的价值。
或许我们应该思考:如何建立更完善的制度来预防这种行为?就像给保险箱装上双重密码,既要靠法律约束,也要靠教育培养公民意识。毕竟,国家的根基不仅在于疆土,更在于每个人的心之所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