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qiú
  • zhōng
  • chū
  • xiào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qiú zhōng chū xiào

成语解释:谓寻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。语本《后汉书·韦彪传》:“夫国以简贤为务,贤以孝行为首。孔子曰:‘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,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。’”

成语出处:语本《后汉书·韦彪传》:“夫国以简贤为务,贤以孝行为首。孔子曰:‘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,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。’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书面语

繁体字形:裘忠出孝

英文翻译:Seeking loyalty and filial piety

求忠出孝的意思

求:1.请求:求救。求教。求您帮我做一件事。2.要求:力求改进。精益求精。生物都有求生存的本能。3.追求;探求;寻求:求学问。实事求是。刻舟求剑。不求名利。4.需求;需要:供求关系。供过于求。5.姓。

忠:1.忠诚:忠心。忠言。效忠。2.姓。

出:1.从里面到外面(跟“进、入”相对):出来。出去。出门。出国。出院。2.来到:出席。出场。3.超出:出轨。出界。不出三年。4.往外拿:出钱。出布告。出题目。出主意。5.出产;产生:出煤。出木材。我们厂里出了不少劳动模范。6.发生:出问题。这事儿出在1962年。7.出版: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。8.发出;发泄:出芽儿。出汗。出天花。出气。9.引文、典故等见于某处:语出《老子》。10.显露:出名。出面。出头。出洋相。11.显得量多:机米做饭出饭。这面蒸馒头出数儿。12.支出:出纳。量入为出。13.跟“往”连用,表示向外:散会了,大家往出走。14.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,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:三出戏。15.趋向动词。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、显露或完成:看得出。看不出。拿出一张纸。跑出大门。看出问题。做出成绩。

孝:1.孝顺:孝子。尽孝。2.旧时尊长死后在一定时期内遵守的礼俗:守孝。3.丧服:穿孝。戴孝。4.姓。

成语评论

求忠出孝”这个成语,乍一听可能有点抽象,但拆开来看其实很好理解。它指的是寻找忠诚之人时,往往要从孝顺的家庭中选拔,因为古人认为孝道和忠诚是一脉相承的品德。比如在电视剧《琅琊榜》里,梅长苏选择靖王辅佐时就说过:“他能为病母守孝三年不入朝堂,这份心性定能担起家国重任。”这里既体现了孝行,也暗示了忠君之志。

有人可能会问:孝顺和忠诚真的有必然联系吗?其实这个逻辑源于古代“家国同构”的思想。就像打理好小家才能治理好国家,一个人若连父母都不敬,又怎会真心为集体付出?现代企业招聘时,有些面试官会特意观察候选人对家庭的态度,正是这种思维的延续。

不过换个角度看,这个成语也有时代局限性。比如外卖小哥小李,虽然从小和父母关系疏远,但对待客户订单总是准时送达,雨天还主动帮独居老人倒垃圾。这说明忠(职业操守)和孝(原生家庭)未必完全绑定。品德的形成远比血缘关系复杂,关键还在于个人选择。

我发现当代年轻人正在重新诠释“忠孝”。同事小张每周给老家安装智能摄像头的举动,既解决了不能常伴父母的难题,又保持了情感联结。这种“科技尽孝”的方式,何尝不是新时代的忠孝两全?当传统智慧遇到现代生活,重要的是把握精神内核而非形式。

下次听到长辈念叨“求忠出孝”时,不妨笑着回应:“您说得对,但我还想加一条——对自己真诚才是根本。”毕竟,真正的品德从来不是单选题,而是在不同身份中保持一致的赤子之心。

"求忠出孝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