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iú dà tóng,cún xiǎo yì
成语解释:在大的、主要的方面取得一致,而对某些小的、次要的问题可以各自保留不同的意见。
成语出处: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复句式;作分句、宾语;指不因个别分歧而影响主要方面的求得
繁体字形:求大同,存小异
英文翻译:Seeking common ground and reserving minor differences
求:1.请求:求救。求教。求您帮我做一件事。2.要求:力求改进。精益求精。生物都有求生存的本能。3.追求;探求;寻求:求学问。实事求是。刻舟求剑。不求名利。4.需求;需要:供求关系。供过于求。5.姓。
大:[dà]1.指面积、体积、容量、数量、强度、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,与“小”相对:大厅。大政。大气候。夜郎自大。大腹便便。2.指大小的对比: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。3.规模广,程度深,性质重要:大局。大众。4.用于“不”后,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:不大高兴。5.年长,排行第一:老大。6.敬辞:大作。大名。大手笔。7.时间更远:大前年。8.〔大夫〕古代官职,位于“卿”之下,“士”之上。9.超过事物一半,不很详细,不很准确:大概。大凡。[dài]1.〔大夫〕医生(“夫”读轻声)。2.〔大王〕戏曲、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(“王”读轻声)。[tài]1.古同“太”。2.古同“泰”。
同:[tóng]1.相同;一样:同类。同岁。同工同酬。大同小异。条件不同。同是一双手,我为什么干不过他?2.跟…相同:同上。同前。“弍”同“二”。3.共同:一同。会同。陪同。4.一同;一齐(从事):同甘苦,共患难。我们俩同住一个宿舍。5.引进动作的对象,跟“跟”相同:有事同群众商量。6.引进比较的事物,跟“跟”相同:他同哥哥一样聪明。今年的气候同往年不一样。7.表示与某事有无联系,跟“跟”相同:他同这件事无关。8.表示替人做事,跟“给”相同:这封信我一直同你保存着。你别着急,我同你出个主意。9.表示联合关系,跟“和”相同:我同你一起去。10.姓。[tòng]见〖胡同〗。
存:1.存在;生存:残存。父母俱存。2.储存;保存:封存。存粮。3.蓄积;聚集:存食。新建的水库已经存满了水。4.储蓄:存款。存折。零存整取。把暂时不用的现款存在银行里。5.寄存:存车处。行李先存在这儿,回头再来取。6.保留:存疑。存而不论。去伪存真。7.结存;余留:库存。收支相抵,净存二百元。8.心里怀着(某种想法):存心。心存侥幸。不存任何顾虑。9.姓。
小:1.指面积、体积、容量、数量、强度、力量不及一般或不及所比较的对象,与“大”相对:小雨。矮小。短小精悍。2.范围窄,程度浅,性质不重要:小事。小节。小题大作。小打小闹。3.时间短:小坐。小住。4.年幼小,排行最末:小孩。5.谦辞:小弟。小可。小人(a.谦称自己,指地位低;b.指人格卑鄙的人;c.指子女;d.小孩儿)。6.妾:小房。
异:1.有分别;不相同:异口同声。大同小异。日新月异。求同存异。2.奇异;特别:异香。异闻。3.惊奇;奇怪:惊异。深以为异。4.另外的;别的:异日。异地。5.分开:离异。异爨(亲属分家)。6.姓。
“求大同,存小异”这个成语,听起来像是一碗心灵鸡汤,但仔细想想,它其实是解决矛盾的一把钥匙。比如你和朋友计划旅行,你想爬山,他想逛古镇,这时候如果非要争个输赢,可能谁都玩不开心。但如果说“咱们先选个有山有古镇的地方,其他细节再商量”,问题就迎刃而解了。这时候你可能会问:为什么非要追求“大同”?难道不能直接统一意见吗?
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。生活中很难找到完全一致的两个人,就像炒菜时盐和糖必须共存才能出味道。去年我们团队开发新产品时,设计师想要极简风,工程师坚持实用主义,最后大家约定“以用户易用性为核心目标”,界面风格反而在碰撞中找到了平衡点。你看,核心目标就是“大同”,具体设计差异就成了可以包容的“小异”。
有人可能疑惑:总说存小异,要是遇到原则性问题怎么办?其实这个成语本身就有前提——它适用于非核心矛盾。就像夫妻装修房子,丈夫想要电竞房,妻子想要衣帽间,这种差异完全可以在保证卧室、厨房等基本功能的前提下,通过空间规划来调和。关键是分清哪些是必须坚守的底线,哪些是可以变通的细节。
我特别喜欢用“拼图理论”来理解这个成语。每块拼图都有独特形状,但连接处需要互相适应才能完成整幅画面。去年社区改造停车位,年轻车主想要充电桩,老年人需要更多步行空间,最后方案划出不同功能区,既保留了绿化带,又在边角增设充电桩。这种处理方式比“一刀切”更有智慧,也让我明白:差异本身不是问题,如何看待差异才是关键。
观察职场会发现,优秀的管理者都深谙此道。他们不会要求员工整齐划一,而是鼓励在完成KPI的前提下保留个性。就像软件开发允许用不同编程语言,只要最终能对接系统。这种包容性反而能激发出更多创新,就像花园里百花齐放比单一种类更吸引人。
说到底,这个成语教我们的不是妥协,而是智慧。它像桥梁设计师,既保证主梁稳固,又允许装饰花纹各有特色。下次遇到意见不合时,不妨先找找共同目标,你会发现很多争执其实都站在同一片土地上,只是看的风景不同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