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iú míng duó lì
成语解释:追求名誉,争夺财利。
成语出处:明·沈受先《三元记·空归》:“求名夺利夸得意,胜似状元及第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追求名利
繁体字形:裘名奪利
英文翻译:struggle for fame and gain
求:1.请求:求救。求教。求您帮我做一件事。2.要求:力求改进。精益求精。生物都有求生存的本能。3.追求;探求;寻求:求学问。实事求是。刻舟求剑。不求名利。4.需求;需要:供求关系。供过于求。5.姓。
名:1.名字;名称:人名。书名。命名。报名。给他起个名儿。2.名字叫做:这位女英雄姓刘名胡兰。3.名义:你不该以出差为名,到处游山玩水。4.名声;名誉:出名。有名。世界闻名。5.出名的;有名声的:名医。名著。名画。名山。6.说出:莫名其妙。不可名状。7.占有:一文不名。不名一钱。8.a)用于人:三百多名工作人员。录取新生四十名。b)用于名次:第三名。9.姓。
夺:1.强取;抢:掠夺。巧取豪夺。从歹徒手里夺过凶器。强词夺理。2.争先取到:夺冠。夺红旗。3.胜过;压倒:巧夺天工。先声夺人。4.使失去:剥夺。褫夺。5.失去:勿夺农时。6.作决定:定夺。裁夺。7.(文字)脱漏:讹夺。
利:1.锋利;锐利(跟“钝”相对):利刃。利爪。2.顺利;便利:不利。成败利钝。3.利益(跟“害、弊”相对):利弊。有利。兴利除害。4.利润或利息:暴利。薄利多销。本利两清。5.使有利:利国利民。毫不利己,专门利人。6.姓。
提起"求名夺利",很多人会联想到"沽名钓誉"这个成语。比如:"他资助学校本是好意,却因反复强调捐款数额,反被说成沽名钓誉。"这提醒我们,善意若掺杂过多自我标榜,就容易失去本真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追求名利就一定是坏事吗?其实成语"功成名就"给出了积极答案。古时范仲淹"先天下之忧而忧"的追求,今人袁隆平扎根稻田的坚守,都证明真正的名利应是努力的自然结果而非刻意目标。
现代社会常说的"流量焦虑",恰似成语"追名逐利"的现代演绎。某网红为保持热度每天直播8小时,最终累倒住院。这让人想到《儒林外史》中严监生临终仍惦念两根灯草的讽刺场景——过度执着往往适得其反。
如何在进取与浮躁间找到平衡点?我常观察那些"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"的案例。有位非遗传承人二十年默默钻研技艺,待作品惊艳世人时,名利自然随之而来。这印证了老话"但行好事,莫问前程"的智慧。
值得注意的是,"名利双收"并非贬义词。杂交水稻技术让袁老名满天下,更造福亿万百姓。关键在于获得名利的方式是否创造真实价值。正如古语"实至名归"所喻,真正的成就就像成熟的果实,该来时自会到来。
看着地铁里刷短视频的年轻人,忽然理解成语"蜗角虚名"的当代意义。与其在虚拟点赞中寻找存在感,不如像古人"十年磨一剑"般深耕某个领域。毕竟,时间会给踏实者最公正的评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