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iú rén dé rén
成语解释:求仁德便得到仁德。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。
成语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述而》:“求仁而得仁,又何怨?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连动式;作谓语、宾语;指如愿以偿
繁体字形:裘仁得仁
英文翻译:get the desired object
求:1.请求:求救。求教。求您帮我做一件事。2.要求:力求改进。精益求精。生物都有求生存的本能。3.追求;探求;寻求:求学问。实事求是。刻舟求剑。不求名利。4.需求;需要:供求关系。供过于求。5.姓。
仁:1.仁爱:仁心。仁政。仁至义尽。2.敬辞,用于对对方的尊称:仁兄。仁弟。仁伯。3.姓。4.果核或果壳最里头较柔软的部分,大多可以吃:杏仁儿。核桃仁儿。花生仁儿。虾仁儿。
得:[dé]1.得到(跟“失”相对):取得。得益。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。这件事办成了你也会得些好处。2.演算产生结果:二三得六。五减一得四。3.适合:得用。得体。4.得意:自得。5.完成:饭得了。衣服还没有做得。6.用于结束谈话的时候,表示同意或禁止:得,就这么办。得了,别说了。7.用于情况不如人意的时候,表示无可奈何:得,这一张又画坏了!8.助动词。用在别的动词前,表示许可(多见于法令和公文):这笔钱非经批准不得擅自动用。9.用在别的动词前,表示可能这样(多用于否定式):水渠昨天刚动手挖,没有三天不得完。[de]用在动词后面,表示动作已经完成(多见于早期白话):出得门来。[děi]1.助动词。需要:这个工程得三个月才能完。修这座水库得多少人力?2.“得”的否定是“无须”或“不用”,不说“不得”。3.助动词。表示揣测的必然:快下大雨了,要不快走,就得挨淋。4.舒服;满意:这个沙发坐着真得。
仁:1.仁爱:仁心。仁政。仁至义尽。2.敬辞,用于对对方的尊称:仁兄。仁弟。仁伯。3.姓。4.果核或果壳最里头较柔软的部分,大多可以吃:杏仁儿。核桃仁儿。花生仁儿。虾仁儿。
“求仁得仁”到底是什么意思?简单来说,就是一个人追求什么,最终就会得到什么。比如你拼命学习想考上好大学,结果真的被录取了,这就是典型的“求仁得仁”。但这里有个隐藏问题:为什么有人明明努力了却得不到想要的结果?其实答案藏在“求仁”的动机里——如果只是为了攀比而考研,可能中途就会迷失;但如果真心热爱研究,哪怕失败,过程中积累的学识也算另一种收获。
举个职场例子。小李想升职,每天加班却忽视团队合作,结果同事评价差反而耽误了晋升。反观小王主动帮新人熟悉业务,三年后不仅升了职,还成了部门最受欢迎的人。你看,同样是“求仁”,但小王的“仁”包含了利他思维,结果自然水到渠成。这里的关键在于:我们追求的“仁”,是否经得起时间检验?
最近朋友创业的故事很有意思。他开奶茶店时,同行都在用廉价原料赚快钱,他却坚持鲜奶现煮,前半年亏得肉疼。没想到后来靠着口碑逆袭,现在分店开了五家。这让我想到,“求仁得仁”有时像种果树——急着摘青果的人,永远尝不到熟透的甜蜜。商业世界里,短期利益和长期价值的博弈,恰好印证了这个成语的现代价值。
有个现象很有趣:家长逼孩子学钢琴,结果孩子考完十级再也不碰琴键;而那些自己偷着写小说的孩子,长大后反而出了书。这说明“求仁得仁”有个前提条件——主体是否真正认同这个“仁”。就像谈恋爱,死缠烂打追到的人,和互相吸引走到一起的,结局往往大不相同。追求的姿势,有时候比目标本身更重要。
观察公园里晨练的老人特别有启发。王大爷天天念叨要活到100岁,锻炼时却偷偷抽烟;李奶奶从不喊口号,但二十年雷打不动打太极。如今李奶奶健步如飞,王大爷反而住了院。这告诉我们,“求仁得仁”不是许愿游戏,而是目标与行动的高度统一。嘴上说的“仁”,和实际追求的“仁”,必须要是同一个东西。
最后想说个反常识的观点:有时候“不得仁”反而是种幸运。就像那个经典故事——没考上美院的人成了大作家,面试被拒的姑娘创立了自己的品牌。人生奇妙之处在于,当我们真诚追求某个目标时,道路会自己生长出来,可能通向比原计划更美好的地方。这或许才是“求仁得仁”更深层的含义:重要的不是你得到了什么,而是你在追求中变成了怎样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