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uǐ bì shān qīng
成语解释:碧:青绿色。形容景色很美,艳丽如画。亦作“水绿山青”。
成语出处:唐·刘禹锡《洛中逢韩七中丞之笑兴口号》:“骆驼桥上苹风起,鹦鹉杯中箸雨青,水碧山青知好处,开颜一笑问何人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景物描写
繁体字形:水碧山青
英文翻译:green mountains and rivers
水:1.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,化学式H2O。无色、无味、无臭的液体,在标准大气压(101325帕)下,冰点0℃,沸点100℃,4℃时密度最大,为1克/毫升。2.河流:汉水。淮水。3.指江、河、湖、海、洋:水陆交通。水旱码头。水上人家。4.(水儿)稀的汁:墨水。药水。甘蔗的水儿很甜。5.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:贴水。汇水。外水。6.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:这衣裳洗几水也不变色。7.姓。
碧:1.青绿色的玉石。2.青绿色:碧草。澄碧。3.姓。
山:1.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:高山。山顶。2.像山的东西:冰山。3.蚕蔟:蚕上山了。4.山墙:房山。
青:1.黑色:青布。青线。2.绿色(多用于植物)或蓝色(用于天空):青草。青天。3.青草或没成熟的庄稼:踏青。看青。4.青年:老中青。5.青海的简称。
“水碧山青”这个成语,常用来形容自然风光优美、环境宜人。比如:“周末去郊外踏青,看着眼前水碧山青的景色,整个人都放松下来。”这种画面感极强的表达,瞬间让人联想到清澈的湖水和青翠的山峦相互映衬的景象。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古人要用“水碧”和“山青”组合成成语?其实,这两个词背后藏着对自然环境的观察——水质纯净才会呈现碧色,植被茂密才能让山峦常青。成语不仅赞美风景,更暗含生态平衡的重要性。比如某地通过治理污染,河水重新变清,荒山种满绿树,当地老人感慨:“现在的水碧山青,和四十年前一模一样!”
现代生活中,这个成语有了新的应用场景。比如某城市将废弃工厂改造成湿地公园,市民说:“没想到钢筋水泥里也能重现水碧山青。”这种转变既保留了成语的本意,又赋予其时代特征。我曾在杭州西溪湿地亲眼见到,原本被填埋的水系经过修复,芦苇摇曳、白鹭翩飞,完美诠释了“人工干预”与“自然恢复”的平衡。
有人疑惑:现在科技发达,虚拟现实也能模拟山水美景,水碧山青还有现实意义吗?我认为恰恰相反。越是数字时代,真实的自然体验越珍贵。就像孩子们在VR里看再美的山水,也不如在真正的溪流里摸鱼捉虾更能理解“水碧山青”的生机勃勃。
最近注意到一个有趣现象:很多新农村建设案例中,“水碧山青”从形容词变成了动词。比如某村庄推行生态种植,既保住了青山绿水,又让村民增收,干部汇报时说:“我们不仅要水碧山青,还要人富村美。”这种拓展用法,让传统成语焕发出解决现实问题的生命力。
行走在江南古镇的石板路上,檐角挂着昨夜的雨滴,远处的茶山笼罩在晨雾里。这样的场景让人自然想到“水碧山青”,但更触动我的,是屋檐下老奶奶用木桶接雨水浇花的细节——保护环境从来不是宏大的口号,而是每个普通人对生活点滴的珍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