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mín yīn cái fù
成语解释:殷:殷实,富足;阜:丰富。民众富足,物产丰饶。
成语出处:汉·扬雄《法言·孝至》:“君人者务在殷民阜财,明道信义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指社会状况
繁体字形:民殷財阜
英文翻译:People's wealth
民:1.人民:国泰民安。为民除害。2.指某种人:藏民。回民。农民。渔民。牧民。居民。侨民。3.民间的:民歌。民谣。4.非军人;非军事的:拥军爱民。民航。民用。5.姓。
殷:[yīn]1.丰盛;丰富:殷实。殷富。2.深厚:殷切。期望甚殷。3.殷勤:招待甚殷。4.朝代,公元前1300—公元前1046,是商代迁都于殷(今河南安阳西北小屯村)后改用的称号。5.姓。[yān]赤黑色。[yǐn]形容雷声:殷其雷。
财:1.钱和物资的总称:财产。财物。理财。2.姓。
阜:1.土山。2.(物资)多:物阜民丰。3.姓。
“民殷财阜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,但它的含义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。简单来说,“民殷”指百姓生活富足,“财阜”表示社会财富充足。比如我们可以这样用:“乡村振兴政策实施后,原本贫瘠的山区也呈现出民殷财阜的景象,村民们开起了农家乐,家家户户盖起了新楼房。”这样的场景是不是比字典解释更生动?
有人可能会问:这和普通的经济繁荣有什么区别?其实关键在于“均衡”二字。民殷财阜不仅要求整体经济数据漂亮,更强调普通人能真实感受到生活质量的提升。就像同样月入过万,在北上广可能只够付房租,但在三四线城市就能过上舒适生活——后者更接近“民殷财阜”的理想状态。
要实现这样的社会状态,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扶持缺一不可。以我老家县城为例,五年前还只有零星几家小超市,现在不仅有了物流园区,还发展出特色食品加工产业链。原本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陆续返乡创业,这种“钱留得住,人回得来”的良性循环,正是民殷财阜的最佳注脚。
或许你会好奇:普通人能为此做些什么?其实每个人都是参与者。选择支持本地农产品、参与社区共建、乃至做好本职工作创造经济价值,这些看似微小的行动都在积沙成塔。就像手机支付刚普及时,街头卖红薯的大爷主动学习二维码收款,既方便了顾客又增加了收入——这就是微观层面的“财阜”。
在数字经济时代,这个成语又被赋予了新内涵。某直播基地带动周边500户果农增收的故事,某县城通过跨境电商把传统手工艺品卖到20个国家的事例,都在证明“殷”与“阜”可以突破地域限制。不过也要警惕虚假繁荣,就像某些“网红县”虽然短期数据亮眼,若没有持续造血能力,终究是昙花一现。
行走在江南水乡的古镇里,看到白发老人坐在自家改造成的民宿前悠闲喝茶,年轻人带着最新款相机记录传统手艺,这样的画面让我想起“民殷财阜”不仅是经济指标,更是种生活状态。它提醒我们:发展的终极目标,应该是让每个普通人都能从容地享受生活之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