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máo lǐ tuō zhān
成语解释:在毛里拖毡行进困难。比喻畏缩不前的样子
成语出处:元·关汉卿《金线池》第四折:“好教我足未移心先战,一步步似毛里拖毡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吃力的样子
繁体字形:毛裏拕氊
英文翻译:Felt in hair
毛:1.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;鸟类的羽毛:羊毛。鸡毛。枇杷树叶子上有许多细毛。2.东西上长的霉:馒头放久了就要长毛。3.粗糙;还没有加工的:毛坯。毛铁。4.不纯净的:毛利。毛重。5.粗略:毛估。毛算。6.小:毛孩子。毛贼(小偷儿)。7.指货币贬值:钱毛了。8.姓。9.做事粗心,不细致:毛手毛脚。毛头毛脑。10.惊慌:心里有点儿毛。这下可把他吓毛了。11.发怒;发火:把他惹毛了,你要吃大亏。12.一圆的十分之一;角。
里:[lǐ]1.(里儿)衣服、被褥等东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层;纺织品的反面:被里儿。衣服里儿。这面是里儿,那面是面儿。2.方位词。里边(跟“外”相对):里屋。里圈。往里走。3.街坊:邻里。里弄。4.家乡:故里。乡里。5.古代五家为邻,五邻为里。6.姓。7.长度单位,1市里等于150丈,合500米。[li]1.里面;内部(跟“外”相对):手里。箱子里。话里有话。2.附在“这、那、哪”等字后边表示地点:这里。那里。头里。
拖:1.拉着物体使挨着地面或另一物体的表面移动:拖船。拖地板。火车头拖着十二个车皮。2.在身体后面耷拉着:拖着辫子。拖着个尾巴。3.拖延;延续:拖时间。这件工作拖得太久了。声音拖得很长。4.牵制;牵累:拖累。拖住敌人。5.姓。
毡:用羊毛等压制成的块状、片状物:毡鞋。毡垫。油毛毡。
“毛里拖毡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?其实它和另一个更常见的词——“拖泥带水”是近亲。咱们先来看个生活场景:小张准备周末大扫除,结果周五刷短视频到凌晨,周六睡到中午点外卖,周日下午才开始翻找抹布——这种“万事开头难”的状态,可不就是典型的毛里拖毡?
这个成语的核心问题是什么?它直指现代人的“启动困难症”。就像冬天的被窝有粘性,明明知道该起床了,身体却像被502胶水粘在床单上。我们常误以为拖延是懒,其实更多时候是完美主义在作祟:总想等状态好了再开始,结果永远等不到“最佳时机”。
举个职场案例更直观。市场部的李姐收到策划案修改意见后,把文件在电脑桌面晾了三天。不是不会改,而是总想着“等下午茶后”“等开完例会”“等处理完邮件”——结果deadline前两小时才火急火燎开工。这种“毛里拖毡”式的工作节奏,反而让简单任务变成了高压锅。
有意思的是,当代年轻人发明了对抗拖延的新招数。比如“五分钟启动法”:告诉自己只做五分钟,结果往往能进入状态。这就像给生锈的齿轮先滴润滑油,转动起来后惯性会带着你前进。从这个角度看,“毛里拖毡”的反面不是百米冲刺,而是学会给自己安装人性化的启动按钮。
观察身边那些高效能人士,他们未必行动如风,但绝对深谙“及时启动”的智慧。与其在“做不做”的泥潭里打转,不如先迈出半步。就像收拾房间时,别想着要整个焕然一新,先从整理书桌开始——毛里拖毡的困局,往往就破解在这微小的第一步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