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bǐ shǒu huà jiǎo
成语解释:比:比拟。形容说话时用手势示意或加强语气
成语出处:杨朔《金字塔夜月》:“老看守却像没听见,紧自比手划脚说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状语;用于说话时
繁体字形:比手划脚
英文翻译:mime
比:1.比较;较量:比干劲。学先进,比先进。2.能够相比:近邻比亲。坚比金石。演讲不比自言自语。3.比画:连说带比。4.对着;向着:别拿枪比着人,小心走火。5.仿照:比着葫芦画瓢(比喻模仿着做事)。6.比方;比喻:人们常把聪明的人比做诸葛亮。7.两个同类量之间的倍数关系,叫做它们的比,其中一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:这里的小麦年产量和水稻年产量约为一比四。8.表示比赛双方得分的对比:甲队以二比一胜乙队。9.a)“一”加量词在“比”的前后重复,可以表示程度的累进:人民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富裕了。b)比较高下的时候用“比”,表示异同的时候一般用“跟”或“同”。10.姓。11.紧靠;挨着:比肩。鳞次栉比。12.依附;勾结:朋比为奸。13.近来:比来。14.等到:比及。
手:1.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。2.小巧而便于拿的:手册。手枪。3.拿着:人手一册。4.做某种工作或有某种技能的人:炮手。拖拉机手。能手。选手。5.亲手:手植。手书。6.指本领、手段等:妙手回春。眼高手低。心狠手辣。
划:[huá]1.拨水前进:划船。划桨。2.合算:划得来。划不来。划得着。划不着。3.用尖锐的东西把别的东西分开或在表面上刻过去、擦过去:划玻璃。划根火柴。手上划了一个口子。[huà]1.计划:筹划。策划。2.同“画2”。[huai]见“㓦划”。
脚:[jiǎo]1.人或某些动物的腿的最下面部分,用以支持身体并行走。2.物体的最下部:山脚。墙脚。3.旧指跟体力搬运有关的:脚夫。脚行。[jué]同“角(jué)”。现多用角。
哎哟喂,说到“比手划脚”这个成语,估计不少人第一反应是“不就是说话带动作嘛”,但真要讲清楚它的用法,还真得掰扯掰扯。比方说老张在菜市场跟摊主讨价还价,嘴里喊着“你这白菜叶子都蔫了”,左手比划着菜筐的高度,右手在空中画了个大圆圈,这场景可不就是活灵活现的“比手划脚”么?
这时候可能有小伙伴要问了:“那这和单纯用手势表达有啥区别?” 敲黑板!重点来了——这成语自带“用力过猛”的喜剧效果。就像上周二柱子给大伙儿讲他钓鱼的惊险经历,明明鱼竿只晃了三下,他愣是抡起胳膊来了段自由泳式的比划,逗得全场憋笑憋出内伤。
不过说实在的,这年头线上聊天多了,肢体语言反而成了稀缺资源。我自个儿就觉得啊,面对面交流时带点手势就像给对话撒了调味料。上个月给客户演示方案,讲到关键数据时配合着手势划重点,客户点头的频率明显比纯念PPT时高了三成不止。
再举个栗子,小美给外国游客指路那段子可太经典了。人家问“博物馆怎么走”,她愣是用手掌当指南针,胳膊当路线图,最后还踮脚模仿钟楼造型。虽然游客最后走反了方向,但这段“跨国界手舞足蹈”倒是成了办公室茶余饭后的快乐源泉。
不过话又说回来,这成语可不全是褒义。上周部门开会时,老刘激动得差点把投影仪遥控器甩飞,领导那句“咱们这是正经开会,不是演舞台剧”的调侃,倒是给职场新人提了个醒:比手划脚要分场合,就像辣椒面撒多了容易呛着人。
说到底啊,肢体语言和口头表达就像火锅配香油碟,单吃哪个都差点意思。特别是遇到方言差异或者专业术语时,配合手势简直就是自带翻译功能。不信你试试用纯文字描述“拧螺丝要顺时针转三圈半”,保准不如现场比划来得清楚明白。
要我说嘛,现在年轻人对着屏幕比划短视频手势舞那么溜,要是能把这份热情分点到日常沟通里,指不定能少多少误会呢。就像昨天外卖小哥找不到楼栋号,我隔着阳台比划的那套“向左转再上楼”的哑剧,可比发十遍文字定位管用多了。
所以说这“比手划脚”的门道,关键得看用得巧不巧。恰到好处时是锦上添花,过了火候就成滑稽表演了。下次跟人唠嗑遇上词不达意的情况,不妨试试这招,保不齐能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