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ōu
  • gō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ōu gōng mà pó

成语解释:殴:殴打。指泼妇殴打辱骂公婆

成语出处:清 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89回:“偏他至不贤惠,殴公骂婆,打邻毁舍,降汉子,比凡人不同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泼妇对待公婆

繁体字形:毆公駡婆

英文翻译:Beat the public and scold the mother

殴公骂婆的意思

殴:打(人):殴伤。斗殴。

公:1.属于国家或集体的(跟“私”相对):公款。公物。公事公办。2.共同的;大家承认的:公分母。公议。公约。3.属于国际间的:公海。公制。公历。4.使公开:公布。公之于世。5.公平;公正:公买公卖。大公无私。秉公办理。6.公事;公务:办公。公余。因公出差。7.姓。8.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:公爵。公侯。王公大臣。9.对上了年纪的男子的尊称:诸公。张公。10.丈夫的父亲;公公:公婆。11.属性词。(禽兽)雄性的(跟“母”相对):公羊。这只小鸡是公的。

骂:1.用粗野或恶意的话侮辱人:不打人不骂人。2.斥责:他爸爸骂他不争气。

婆:1.年老的妇女:老太婆。2.丈夫的母亲:婆媳。3.旧指从事某些职业的妇女:媒婆。巫婆。4.〈方〉祖母或与之同辈的妇女:婆婆。外婆(外祖母)。

成语评论

殴公骂婆”这个成语,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陌生?其实它并不常见于现代口语,但字面意思很直白:殴打公公、辱骂婆婆。过去常用来形容儿媳对长辈的恶劣态度,带有强烈的批判色彩。比如:“村里人都说,张家那媳妇自从进门就殴公骂婆,闹得鸡犬不宁。”这种描述既点出家庭矛盾,也暗含对传统伦理的维护。

那么问题来了:现代社会还有“殴公骂婆”的现象吗?答案是复杂的。随着女性地位提升和家庭结构变化,赤裸裸的肢体冲突已大幅减少,但代际矛盾依然存在。比如电视剧里常有这样的桥段:年轻夫妻与长辈因育儿观念争吵,儿媳脱口而出“您这套早过时了!”,这种言语冲突就是现代版的观念碰撞。

有意思的是,这个成语其实折射出家庭权力关系的变化。旧时强调“媳妇熬成婆”的等级制,现在则更讲究平等对话。我曾在社区调解室见过真实案例:有位阿姨抱怨儿媳总订外卖不做饭,儿媳反驳“我加班到九点哪有时间熬汤”,最后双方约定每周三天由老人帮忙备菜——你看,冲突也能转化为新的合作模式。

语言就像面镜子,“殴公骂婆”这类词汇的逐渐消失,恰恰说明我们在家庭关系上走过了怎样的路程。与其执着于批评对错,不如多创造些像“隔代育儿互助”“家庭会议”这样的新词汇。毕竟,解决问题的钥匙不在过去的成语里,而在当下的沟通中。

"殴公骂婆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