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cán tāng shèng shuǐ
成语解释:指残剩下来的汤水与食物
成语出处:元·李文蔚《燕青博鱼》第一折:“我揣巴些残汤剩水,打叠起浪酒闲茶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形容残剩的茶饭
繁体字形:残汤剩水
英文翻译:Residual soup and water
残:1.不完整:残本。2.快完的;剩下的:残冬。残羹剩饭。3.伤害;使不完整:摧残。4.凶恶:残暴。
汤:[tāng]1.食物加水煮熟后的汁液。也指烹调后以汁液为主的副食:米汤。姜汤。煲汤。2.开水;热水:赴汤蹈火。3.中药方剂。用水煎服:茵陈汤。4.也叫成汤、唐、大乙。商朝第一个君主。夏桀残酷暴虐,人民反对,诸侯叛离。汤起兵灭夏,约于公元前1600年建立商朝,都亳(今河南商丘)。[shāng]〔汤汤〕水流大而急。
剩:1.剩余:剩饭。剩货。大家都走了,只剩下他一个人。2.姓。
水:1.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,化学式H2O。无色、无味、无臭的液体,在标准大气压(101325帕)下,冰点0℃,沸点100℃,4℃时密度最大,为1克/毫升。2.河流:汉水。淮水。3.指江、河、湖、海、洋:水陆交通。水旱码头。水上人家。4.(水儿)稀的汁:墨水。药水。甘蔗的水儿很甜。5.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:贴水。汇水。外水。6.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:这衣裳洗几水也不变色。7.姓。
哎,你别说,这“残汤剩水”的成语,乍一听挺接地气的,但真要用起来可别小瞧它的分量!举个栗子:老张退休后总念叨“公司现在让我回去指导新人?嗐,都是些残汤剩水的活儿,年轻人早把核心项目分完了”。这话里的无奈劲儿,可不就是典型的“别人挑剩下的东西”嘛!
这时候你可能会问:“这词和‘残羹冷炙’有啥区别啊?”好问题!说白了,“残羹冷炙”更偏向吃剩下的食物,而“残汤剩水”范围更广——比如职场里捡漏的琐碎任务、二手市场里被挑剩的商品,甚至相亲市场上被反复筛选的对象,都能用这词儿来形容。
不过话说回来,残汤剩水就真的一文不值吗?我看未必!邻居王阿姨就特会过日子,每天把餐馆的残汤剩水打包回家,加点新鲜蔬菜煮成火锅,硬是把“别人不要的”变成了“全家抢着吃的”。你品,换个角度看问题,剩饭剩菜也能吃出幸福感!
要我说啊,现代社会讲究资源循环利用,这成语倒给咱提了个醒:与其盯着别人碗里的肉,不如琢磨怎么把手头的“边角料”玩出花样。就像做短视频的00后小美,专门收集影视剧里的“边角料镜头”,剪辑成搞笑合集,愣是把残汤剩水熬成了流量密码!
说到底,成语背后的智慧在于视角转换。下次遇到看似鸡肋的机会,不妨学学广东人煲汤的劲头——管它龙骨还是扇骨,文火慢炖都能熬出滋味。毕竟这世上哪有绝对的残汤剩水,只有还没找对打开方式的好材料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