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gèng
  • ròu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sǐ gǔ gèng ròu

成语解释:犹起死回生。

成语出处:唐·牛肃《吴保安传》:“使亡魂复归,死骨更肉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

繁体字形:死骨更肉

英文翻译:To change the flesh from the bone

死骨更肉的意思

死:1.(生物)失去生命(跟“生、活”相对):死亡。死人。这棵树死了。死棋。死火山。2.不顾生命;拼死:死战。死守。3.至死,表示坚决:死不认输。死也不松手。4.表示达到极点:笑死人。高兴死了。死顽固。5.不可调和的:死敌。死对头。6.固定;死板;不活动:死脑筋。死心眼。死规矩。死水。开会的时间要定死。7.不能通过:死胡同。死路一条。把漏洞堵死。

骨:[gǔ]1.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、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:骨头。骨骼(全身骨头的总称)。骨节。骨肉(a.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,亦称“骨血”;b.喻紧密相连,不可分割的关系)。骨干(gàn)。2.像骨的东西(指支撑物体的骨架):伞骨。扇骨。3.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:骨力(a.雄健的笔力;b.刚强不屈的气概)。风骨(古典文艺理论术语,指文章的艺术风格,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)。4.指人的品质、气概:侠骨。骨气。[gū]1.〔骨朵儿〕尚未开放的花朵。2.〔骨碌〕滚动(“碌”读轻声)。

更:[gēng]1.改变;改换:更改。更换。2.经历:少(shào)不更事(年纪轻,没有经历过什么事)。3.旧时夜间计时的单位。一夜分为五更,每更约两小时:三更半夜。[gèng]1.副词。2.更加;越发:更好地为人民服务。3.再:更上一层楼。

肉:1.人和动物体内接近皮的部分的柔韧的物质。某些动物的肉可以吃。2.某些瓜果里可以吃的部分:枣肉。冬瓜肉厚。3.不脆;不酥:肉瓤儿西瓜。4.性子慢,动作迟缓:肉脾气。那个人太肉,一点儿利索劲儿也没有。

成语评论

死骨更肉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些陌生?其实它描述的是事物从衰败中重获新生的过程。比如一家濒临倒闭的老字号餐厅,通过创新菜品和线上营销,重新吸引年轻人排队打卡——这就是典型的“死骨更肉”。现实中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,关键要看如何找到突破口。

核心问题:这个成语和“起死回生”有什么区别?其实二者都指向逆转困境,但“死骨更肉”更强调在原有基础上焕新。就像古建筑改造不会推倒重建,而是保留梁柱结构,注入现代设计元素,让百年老宅既有历史韵味又符合当代使用需求。

有个朋友接手了父亲亏损的茶园,他没有盲目扩大种植,反而开发茶文化体验课。游客既能采茶制茶,还能在百年茶仓里体验茶道。这种让传统产业“长出新肌肉”的做法,比单纯卖茶叶增值了五倍利润。这让我想到:商业转型不是否定过去,而是帮旧事物找到新表达。

你可能会问:个人成长能用这个成语吗?当然可以!有位四十岁转行做程序员的超市店长,把二十年客户服务经验转化为产品设计优势。他开发的社区团购小程序特别注重中老年用户体验,这正是把“旧骨头”变成了“新技能”。

在环保领域,这个概念更显重要。某沿海城市把废弃渔船改造成海上民宿,既解决了渔船报废难题,又创造了特色旅游项目。这种思维转变启示我们:所谓“无用之物”,可能只是还没找到对的打开方式。

观察这些案例会发现,真正的蜕变往往发生在接纳现状之后。就像修复古籍的师傅,不会嫌弃纸张脆化,而是用精湛技艺让文字重获新生。或许我们看待自身缺点时,也该少些批判,多想想如何把所谓的“缺陷”转化为独特优势。

当新技术加速更迭,很多人焦虑会被时代抛弃。但看看那些百年企业就会发现,持续成功的关键不在于频繁颠覆,而是像树木年轮般在核心优势上持续生长。这种渐进式创新,或许比推倒重来更能经受时间考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