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ǐ qì chén chén
成语解释:形容没有一点生气。有时也形容意志消沉;缺少活力。
成语出处:鲁迅《书信集 致吴渤》:“上海有官立的书报审查处,凡较好的作品,一定不准出版,所以出版界都是死气沉沉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偏正式;作谓语;含贬义
繁体字形:死氣沉沉
英文翻译:lose one's vitality
死:1.(生物)失去生命(跟“生、活”相对):死亡。死人。这棵树死了。死棋。死火山。2.不顾生命;拼死:死战。死守。3.至死,表示坚决:死不认输。死也不松手。4.表示达到极点:笑死人。高兴死了。死顽固。5.不可调和的:死敌。死对头。6.固定;死板;不活动:死脑筋。死心眼。死规矩。死水。开会的时间要定死。7.不能通过:死胡同。死路一条。把漏洞堵死。
气:1.没有一定的形状、体积,能自由散布的物体:气体。2.呼吸:没气了。气厥。气促。气息。一气呵成。3.自然界寒、暧、阴、晴等现象:气候。气温。气象。4.鼻子闻到的味:气味。臭气。5.人的精神状态:气概。气节。气魄。气派。气馁。6.怒,或使人发怒:不要气我了。气恼。气盛(shèng)。忍气吞声。7.欺压:受气。8.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:气功。气血。气虚。9.中医指某种症象:痰气。湿气。10.景象:和气。气氛。气韵(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)。
沉:1.(在水里)往下落(跟“浮”相对):石沉大海。星沉月落,旭日东升。2.物体往下陷:地基下沉。3.使降落;向下放(多用于抽象事物):沉下心来。沉得住气。把脸一沉。4.(程度)深:沉醉。沉痛。睡得很沉。5.分量重:箱子里装满了书,很沉。6.感觉沉重(不舒服):胳膊沉。头沉。“沈”
沉:1.(在水里)往下落(跟“浮”相对):石沉大海。星沉月落,旭日东升。2.物体往下陷:地基下沉。3.使降落;向下放(多用于抽象事物):沉下心来。沉得住气。把脸一沉。4.(程度)深:沉醉。沉痛。睡得很沉。5.分量重:箱子里装满了书,很沉。6.感觉沉重(不舒服):胳膊沉。头沉。“沈”
“死气沉沉”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?想象一下:办公室里所有人都盯着电脑屏幕敲键盘,没人说话也没人笑,连空调声都显得刺耳——这时候就能说“整个办公室死气沉沉的”。
为什么会出现死气沉沉的情况?最常见的原因是缺乏互动能量。比如社区广场原本每天有老人下棋、孩子玩耍,突然连续暴雨让场地积水,大家都不出门了,这时候说“广场变得死气沉沉的”特别贴切。不过要注意,这个成语更多用来形容人为环境,单纯的自然萧条更适合用“荒凉”这类词。
有读者可能会问:死气沉沉和鸦雀无声有什么区别?举个真实案例:上周参加亲戚家孩子的满月宴,大人们忙着敬酒,婴儿突然大哭,全场瞬间安静——这叫鸦雀无声;但如果整场宴会大家只顾玩手机,连碰杯祝贺都没有,那就是死气沉沉了。前者是动态的安静,后者是凝固的压抑。
我个人观察发现,现代社会容易产生两种极端:要么在社交媒体上过度活跃,要么在现实场景中死气沉沉。有个有趣现象:年轻人多的咖啡馆反而更容易出现全场各自刷手机的“集体沉默”,而老年茶室里倒常有热火朝天的讨论。或许面对面的交流能力,真和年龄成反比?
如何打破死气沉沉的氛围?上周在社区组织读书会时,我特意把方桌换成圆桌,开场先让每人分享最近读到的有趣段落。最初五分钟确实尴尬,但当有人说起《人类简史》里“小麦驯化人类”的观点时,现场突然像开水壶烧开似的热闹起来。环境的能量转换,往往只需要一个触发点。
值得注意的文化差异:西方人描述类似状态会用“像停尸房一样安静”,而中文用“死气沉沉”既保留画面感,又避免直接联想负面场景。这种语言差异其实反映出集体潜意识——我们更习惯用含蓄的方式表达消极状态。
下次遇到死气沉沉的场合,不妨试试“破冰三件套”:提个有争议的问题,分享个自嘲的糗事,或者突然放首大家都会唱的老歌。就像往平静的湖面扔石子,涟漪荡开时,凝固的空气自然就流动起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