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hēng
  • niá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sǐ rì shēng nián

成语解释:“虽死之日,犹生之年”的缩语。指感人的恩德

成语出处:唐·魏征《十渐不克终疏》:“冀千虑一得,衮职有补,则死日生年,甘从斧钺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宾语;用于下级对上级的感恩

繁体字形:死日生年

英文翻译:Year of death

死日生年的意思

死:1.(生物)失去生命(跟“生、活”相对):死亡。死人。这棵树死了。死棋。死火山。2.不顾生命;拼死:死战。死守。3.至死,表示坚决:死不认输。死也不松手。4.表示达到极点:笑死人。高兴死了。死顽固。5.不可调和的:死敌。死对头。6.固定;死板;不活动:死脑筋。死心眼。死规矩。死水。开会的时间要定死。7.不能通过:死胡同。死路一条。把漏洞堵死。

日:1.太阳:日出。日落。2.指日本:日圆。日语。3.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;白天(跟“夜”相对):日班。日场。日日夜夜。夜以继日。4.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;一昼夜;天:今日。明日。改日再谈。5.用于计算天数:十日。多日不见。6.每天;一天天:日记。日产量。日新月异。生产日有增加。经济日趋繁荣。7.泛指一段时间:往日。来日。昔日。8.特指某一天:假日。生日。国庆日。9.姓。

生:1.生育;出生:胎生。卵生。生孩子。优生优育。生于北京。2.生长:生根。生芽。3.生存;活(跟“死”相对):舍生忘死。同生共死。4.生计:谋生。营生。5.生命:丧生。舍生取义。6.生平:一生一世。今生今世。7.具有生命力的;活的:生物。生龙活虎。8.产生;发生:生病。生效。惹是生非。9.使柴、煤等燃烧:生火。生炉子。10.姓。11.果实没有成熟(跟“熟”相对,下12.—13.同):生柿子。这西瓜是生的。14.(食物)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:夹生饭。生吃瓜果要洗净。15.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:生石膏。生铁。16.生疏:生人。生字。认生。刚到这里,工作很生。17.生硬;勉强:生凑(勉强凑成)。生搬硬套。18.很(用在少数表示感情、感觉的词的前面):生怕。生恐。生疼。19.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:医生。20.某些副词的后缀,如“好生、怎生”等。

年:1.时间的单位,公历1年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,平年365日,闰年366日,每4年有1个闰年:今年。去年。2.用于计算年数:三年五载。在广州住了两年。3.每年的:年会。年鉴。年产量。4.岁数:年纪。年龄。忘年交。益寿延年。5.一生中按年龄划分的阶段:童年。幼年。少年。青年。中年。老年。6.时期;时代:近年。明朝末年。7.一年中庄稼的收成:年成。年景。丰年。歉年。8.年节:新年。过年。给大家拜年。9.有关年节的(用品):年糕。年货。年画。10.姓。

成语评论

死日生年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,究竟是什么意思呢?简单来说,它描述的是一个人即使生命终结,其精神或贡献仍能“延续生命的意义”,像种子一样在时间中生长。比如我们可以说:“张爷爷一辈子默默资助贫困学生,他去世后,许多受助者成了医生、教师,继续传递爱心——这大概就是‘死日生年’的写照。”

有人可能会问:这种精神传承真的能抵消死亡的遗憾吗?其实成语的重点不在于“抵消”,而是强调“超越”。就像一位作家留下启迪心灵的作品,哪怕他离开了,文字依然能与读者对话。这种跨越时空的影响,让有限的生命拥有了更长的价值刻度。

生活中也能找到接地气的例子。小区里王阿姨组织环保志愿队,去年因病去世后,邻居们自发延续她的垃圾分类计划。如今每个周末,总能看到戴着橙袖章的志愿者在指导居民——这何尝不是“死日生年”的生动演绎?生命的延续未必需要惊天动地,平凡人的善意同样能生根发芽。

换个角度看,这个成语也在提醒我们:不必畏惧生命的短暂。就像春天播下的花种,即便植株枯萎,散落的花粉已在酝酿新的绽放。我常想,所谓“永恒”不一定是物理存在,而是看我们是否在当下种下了能影响未来的因子。或许这正是古人智慧给现代人的启示:与其焦虑生命的长度,不如专注拓宽它的深度。

有人觉得这种说法太过理想化,但看看身边的例子:老师教会学生独立思考,厨师研制出独特配方,工程师设计出便民设施……这些日常工作中的创造,都在以不同形式突破个体生命的局限。就像溪流终将汇入大海,当我们做的事情能连接更多人的需求时,自然会形成超越时空的生命力。

夕阳把最后一道金光洒在图书馆的窗台上,书架间传来翻动书页的沙沙声。那些已经离世的作者,此刻正通过文字与年轻读者进行着跨时空的对话——这样的场景,或许就是对“死日生年”最温暖的注解。

"死日生年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