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huān bèng luàn tiào
成语解释:形容活泼、欢乐之极。
成语出处: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2回:“匀出你们欢迸乱跳这俩去买瓦,留下房上滚下来的合炉坑里掏出来的那俩先把这院子破瓦拣开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活泼欢乐的景象
繁体字形:歡迸亂跳
英文翻译:Jump with joy
欢:1.快乐;高兴:欢喜。欢乐。欢迎。欢送。欢呼。2.指所喜爱的人(多指情人):新欢。3.起劲;活跃:火着得很欢。雨越下越欢。文娱活动搞得挺欢。
迸:爆发;往外溅散:迸裂。钢花飞迸。
乱:1.没有秩序和条理:乱七八糟。2.武装骚扰:兵乱。叛乱。3.使混乱;使紊乱:捣乱。以假乱真。4.任意;随便:不许乱扔纸屑。
跳:[tiào]1.两脚离地全身向上或向前的动作:跳跃。跳水。跳荡。跳跶。跳高。跳远。跳舞。弹(tán)跳。暴跳如雷。跳梁小丑(指上蹿下跳,兴风作浪的微不足道的坏人)。2.越过:跳班。跳棋。跳槽。3.一起一伏地动:心跳。眼跳。心惊肉跳。[táo]古同“逃”。
提到“欢迸乱跳”,你会想到什么画面?是阳光下追逐打闹的孩子,还是草地上撒欢的小狗?这个成语本身就像会“动起来”——它用“蹦跳”的动态感,传递出生命力旺盛、情绪高涨的状态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个成语只能用来形容小孩或动物吗?”其实不然。比如公司团建时,同事们在沙滩上玩飞盘,笑声混着海浪声传来,这种场景用“欢迸乱跳”来形容再合适不过。它不只是年龄的标签,更是对鲜活状态的精准捕捉。
再举个生活化的例子:清晨的菜市场里,刚送到的活鱼在塑料盆里扑腾,溅起的水花映着朝阳,摊主笑着吆喝“看看这鱼多欢迸乱跳”。这里的用法既保留了字面意思,又暗含“新鲜有活力”的双关意味,比单纯说“鱼很新鲜”多了画面感。
值得思考的是,在现代快节奏生活中,“欢迸乱跳”的状态似乎越来越珍贵。地铁里盯着手机的木然面孔,和公园里追逐风筝的孩子形成鲜明对比。或许我们需要学会像这个成语提示的那样,主动给自己创造释放活力的机会,比如午休时离开工位散个步,周末尝试新运动项目。
说到实际运用,要注意语境分寸。形容长辈时若用“爷爷欢迸乱跳地跳广场舞”可能稍显违和,换成“精神焕发”会更得体。成语就像调料,放对场合才能提味。下次看到小朋友在雨中踩水坑,不妨笑着感叹:“瞧这欢迸乱跳的劲儿,雨水都跟着跳舞了。”生活里的生动画面,往往藏在这样的表达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