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huān
  • léi
  • dò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huān hū léi dòng

成语解释:欢呼的声音像雷一样响着。形容热烈欢乐的气氛

成语出处:曾朴《孽海花》第23回:“只听那梨花林边,一个大孩子领了八九个狂童,欢呼雷动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极其欢乐的气氛

繁体字形:欢呼雷动

英文翻译:Cheering and thundering

欢呼雷动的意思

欢:1.快乐;高兴:欢喜。欢乐。欢迎。欢送。欢呼。2.指所喜爱的人(多指情人):新欢。3.起劲;活跃:火着得很欢。雨越下越欢。文娱活动搞得挺欢。

呼:1.生物体把体内的气体排出体外(跟“吸”相对):呼吸。呼出一口气。2.大声喊:呼声。欢呼。呼口号。大声疾呼。3.叫;叫人来:直呼其名。一呼百诺。呼之即来,挥之即去。4.姓。5.形容风声等:北风呼呼地吹。

雷:1.带异性电的两块云相接近时放出闪电,闪电引起的高温使空气膨胀、水滴汽化而发生的强烈爆炸声。2.一种爆炸性的武器:水雷。地雷。

动:1.(事物)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(跟“静”相对):流动。风吹草动。你坐着别动。2.“働”是“劳动”的“动(動)”的异体字。3.改变(事物)原来的位置或样子:搬动。挪动。改动。动用。兴师动众。4.使用;使起作用:动笔。动手。动脑筋。5.触动(思想感情):动心。动怒。动了公愤。6.感动:动人。不为亲情所动。7.吃;喝(多用于否定式):这病不宜动荤腥。他向来不动酒。8.动不动;常常:动辄得咎。影片一经上演,观众动以万计。

成语评论

欢呼雷动”这个成语,常被用来形容人群的激动与热情。比如在奥运会颁奖典礼上,当中国选手站上领奖台时,观众席瞬间爆发出欢呼雷动的声响,掌声、呐喊声交织在一起,仿佛整个场馆都在震动。这样的场景不仅展现了人们对胜利的喜悦,也传递出集体情感的力量。
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用“雷动”来形容欢呼声?其实这里藏着巧妙的比喻。雷声天然带有震撼力,能穿透空间、引发共鸣,而人群的欢呼声同样具备这种感染力。比如某科技公司发布划时代产品时,台下观众因惊喜而欢呼雷动的场景,就像春雷唤醒大地,既突显了现场氛围,也暗示了事件的影响力。

我注意到,这个成语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并不局限于传统场景。去年参加漫展时,当人气角色突然登台,年轻粉丝们的欢呼雷动甚至盖过了音响声。这种跨时代的语言生命力,恰恰说明形象化的表达始终能引发共鸣。相比“热烈鼓掌”等直白描述,“欢呼雷动”更生动地捕捉到了情绪爆发的瞬间动态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过度使用任何成语都可能削弱表现力。比如在描写班级足球赛时,与其反复使用“欢呼雷动”,不如具体描述“喝彩声震得树叶沙沙作响”。但不可否认,这个四字成语仍是中文里极具画面感的表达方式,它像按下快门般定格了那些令人心潮澎湃的集体时刻。

语言学家发现,带有自然现象比喻的成语往往更具传播力。就像“欢呼雷动”既保留了声音的物理特征,又赋予了情感温度。下次看到广场上的人群为庆典烟花齐声喝彩时,或许我们更能体会这个词组背后,那份跨越时空的情感共振。

欢呼雷动的造句

  1. 造句 广场上有一大群欢呼雷动的人群。
  2. 造句 一时间,士兵们欢呼雷动,他们此时此刻已经将风雨当作了战神来看待,只觉得自己的统帅绝对是不可战胜的。
  3. 造句 此时艾弗森在全场欢呼雷动中,小跑出场。
  4. 造句 人群中一阵欢呼雷动,掌声此起彼伏,大家的情绪渐渐激动起来,场面一度有些失控。
  5. 造句 杀倭令一出,百姓欢呼雷动,积极配合官府抓捕倭人,有的人却胆大包天,竟然通风报信,甚至于将倭寇私藏在府中。
  6. 造句 北冥正施展这威猛漂亮绝招,众弟子登时欢呼雷动!“问天,手下留情!”。
  7. 造句 如此大胜,瞬时间让全城百姓欢呼雷动,大肆称赞王大善人的恩德与英明!第二日,鲜卑人在简短的试探之后,扔下近百具尸体,又鸣金收兵了。
  8. 造句 广场上已经聚集了几乎全城的贵族和百姓,热火朝天,欢呼雷动!罗宾走出马车,看见雷克萨将军也是盔甲盛装,微笑的看着自己。
  9. 造句 加上刘铮风趣的讲话,下面的人欢呼雷动。
  10. 造句 刘碧莎手持话筒穿着一身高贵的黑色露肩晚礼裙款款走上台,高亢而富有感染力的歌声瞬间让全场欢呼雷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