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chéng huáng jú lǜ
成语解释:橙子黄熟,桔子还绿。指秋天宜人的景色。
成语出处:宋 苏轼《赠刘景文》诗:“一年好景君须记,最是橙黄桔绿时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定语;指秋季景物
繁体字形:橙黄桔緑
英文翻译:lovely autumnal scenery
橙:1.常绿乔木。叶卵形,果实圆球形,果皮有香气,果瓤汁多味甜。主产于中国南方各省。另有一种酸橙,果汁味酸,虽不宜生食,但可加工成蜜饯或入药。2.像橙的果皮一样的颜色,即黄中呈红的颜色。
黄:1.像丝瓜花或向日葵花的颜色。2.指黄金:黄货。黄白之物。3.指蛋黄:双黄蛋。4.象征腐化堕落,特指色情:扫黄。查禁黄书。5.(Huáng)指黄河:治黄。引黄工程。6.(Huáng)指黄帝,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:炎黄。7.姓。8.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:买卖黄了。
桔:[jú]“橘”俗作“桔”。[jié]〔桔梗〕多年生草本植物,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,花暗蓝色或紫色,供观赏。根可入药。
绿:[lǜ]像草和树叶茂盛时的颜色,由蓝和黄混合而成:嫩绿。浓绿。桃红柳绿。青山绿水。[lù]义同“绿”(lǜ),用于“绿林、绿营、鸭绿江”等。
提到“橙黄桔绿”,你脑海中会浮现怎样的画面?这个成语常用来描绘秋天的丰收景象——橙子金黄、橘子青绿,色彩交织如画。比如:“深秋时节,山间层林尽染,橙黄桔绿点缀田间,农民们忙着采摘,笑容里藏着满足。”这个场景既生动又充满希望,让人感受到自然的馈赠和劳作的喜悦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为什么用颜色形容季节变化?”其实,这正是汉语的魅力所在。颜色不仅是视觉符号,更承载着情感与象征。比如“橙黄”代表成熟与收获,“桔绿”暗示生机与延续,两者结合既凸显季节交替的层次感,又暗含“新旧共存”的哲理。就像我们常说的:“创业路上虽遇寒冬,但团队眼中仍闪烁着橙黄桔绿般的坚定。”这里用自然景象比喻人在困境中对机遇的期待。
在实际运用中,这个成语可以有多重解读。比如描述城市秋景:“公园长椅旁,银杏叶铺成金黄地毯,花坛里的柑橘树挂着青果,这番橙黄桔绿的搭配,让钢筋森林也多了几分暖意。”此时它不仅指自然色彩,更隐喻现代生活中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生。我常觉得,快节奏社会里更需要这种“慢观察”——就像从一杯桔茶的热气中,也能品出四季流转的味道。
值得注意的是,“橙黄桔绿”并非只能用于实物描写。曾听老师这样鼓励学生:“别怕犯错,你们的人生正处在橙黄桔绿的阶段——既有积累的沉淀,又有待放的生机。”这种用法跳脱了季节框架,转而形容成长过程中的多元状态,既形象又鼓舞人心。这让我想到:每个时代对成语的理解都在更新,关键是要抓住其核心——在变化中看见丰富性。
最后不妨思考:当我们在说“橙黄桔绿”时,究竟在传递什么?或许是提醒人们关注眼前的美好,或许是赞美自然的慷慨。就像老屋后院那棵年年结果的橘树,它的存在本身就在诉说:有些美好不必刻意追寻,只需静心感受季节带来的色彩与温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