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héng xíng zhí zhuàng
成语解释:任意奔走,毫无顾忌。
成语出处:《古今小说·临安里钱婆留发迹》:“当先顾全武一骑马,一把刀,横行直撞,逢人便杀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形容肆意行动
繁体字形:横行直撞
英文翻译:push one 's way by shoving or humping
横:[héng]1.跟地面平行的(跟“竖、直”相对):横额。横梁。2.地理上东西向的(跟“纵1”相对):黄河横贯本省。3.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(跟“竖、直、纵1”相对):横队。墙上横着写着几个大字。4.跟物体的长的一边垂直的(跟“竖、直、纵1”相对):横剖面。人行横道。横着切一刀。5.使物体成横向:把扁担横过来。6.纵横杂乱:横生。横流。血肉横飞。7.与“横”(hèng)8.义相近,但只用于成语或文言词中。9.汉字的笔画,平着由左向右,形状是“一”。10.横竖;反正:我横不那么办!。事情是你干的,我横没过问。11.姓。[hèng]不吉利的;意外的:横事。横祸。
行:[háng]1.行列:双行。杨柳成行。2.排行:您行几?。我行三。3.行业:内行。同行。在行。懂行。改行。各行各业。干一行,爱一行。行行出状元。4.某些营业机构:商行。银行。车行。5.用于成行的东西:一行字。几行树。两行眼泪。[hàng]见〖树行子〗。[héng]见〖道行〗。[xíng]1.走:步行。人行道。日行千里。2.古代指路程:千里之行始于足下。3.指旅行或跟旅行有关的:行装。行程。行踪。西欧之行。4.流动性的;临时性的:行商。行营。5.流通;推行:行销。发行。风行。6.做;办:举行。执行。试行。行医。行不通。简便易行。行之有效。7.表示进行某项活动(多用于双音动词前):另行通知。即行查复。8.(旧读xìng)行为:品行。言行。罪行。兽行。9.可以:行,咱们就照这样办吧。算了,把事情说明白就行了。10.姓。
直:1.成直线的(跟“曲”相对):笔直。马路又平又直。你把铁丝拉直。2.跟地面垂直的(跟“横”相对):直升机。把标杆立直。3.从上到下的;从前到后的(跟“横”相对):直行的文字。屋子很大,直里有两丈,横里有四丈。4.挺直;使笔直:直起腰来。5.公正的;正义的:正直。理直气壮。6.直爽;直截:直性子。心直口快。直呼其名。他嘴直,藏不住话。7.汉字的笔画,即“竖1”8.一直;径直;直接:直达。直到。直哭了一天。直朝村口走去。9.一个劲儿;不断地:他看着我直笑。我冷得直哆嗦。10.姓。
撞:1.两个物体猛然相碰:撞钟。不小心撞上电线杆。2.猛冲;闯:横冲直撞。3.不期而遇;碰见:撞见。4.试探着进行:我这也是瞎撞一气,不料真把事儿干成了。
“横行直撞”这个成语,通常用来形容人做事鲁莽、不顾后果。比如有人骑电动车闯红灯,无视交通规则,旁人可能会摇头说:“这人真是横行直撞!”但问题来了:为什么人们会用这个词,而不用“横冲直撞”呢?其实两者意思相近,但“横行”更强调行为的主观霸道感,而“横冲”更多是动作的直观描述。
再举个职场例子:新同事开会时打断所有人发言,强行推进自己的方案。同事私下吐槽:“他像推土机一样横行直撞,根本听不进建议。”这时候的“横行直撞”不仅指行为粗鲁,还暗含了破坏团队协作的隐形代价。这也引发思考:雷厉风行和横行直撞的界限在哪里?关键在于是否尊重规则和他人感受——前者是高效执行,后者则是自我中心。
有趣的是,自然界也有类似现象。观察蚂蚁搬运食物时,总有个别蚂蚁脱离队伍独自乱窜,结果反而拖慢整体进度。这让我联想到:人类社会中的“横行直撞”是否也源于对集体规则的误判?就像那个独自乱跑的蚂蚁,可能觉得自己在“开辟新路线”,实则在破坏系统效率。
个人认为,现代社会尤其需要警惕“温柔版横行直撞”。比如在社交场合滔滔不绝输出观点却不倾听,表面看似热情积极,本质上和闯红灯的电动车并无区别——都是过度强调自我存在感而忽略环境平衡。真正的行动力应该像河流,既有奔涌向前的势头,又会顺着地形自然转弯。
最后看个反转案例:急救车鸣笛飞驰看似“横行直撞”,却因为承载着救人使命而被普遍接受。这说明同样行为在不同情境下会有不同评价。关键不在于动作本身,而在于行为背后的动机与结果——这或许能帮助我们更灵活地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