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héng tuō shù yè
成语解释:用暴力强拉硬拖
成语出处: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99回:“那差役便横拖竖曳,把他抓到轿前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定语、状语;用于人的行动
繁体字形:横拖竖曳
英文翻译:Drag horizontally and drag vertically
横:[héng]1.跟地面平行的(跟“竖、直”相对):横额。横梁。2.地理上东西向的(跟“纵1”相对):黄河横贯本省。3.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(跟“竖、直、纵1”相对):横队。墙上横着写着几个大字。4.跟物体的长的一边垂直的(跟“竖、直、纵1”相对):横剖面。人行横道。横着切一刀。5.使物体成横向:把扁担横过来。6.纵横杂乱:横生。横流。血肉横飞。7.与“横”(hèng)8.义相近,但只用于成语或文言词中。9.汉字的笔画,平着由左向右,形状是“一”。10.横竖;反正:我横不那么办!。事情是你干的,我横没过问。11.姓。[hèng]不吉利的;意外的:横事。横祸。
拖:1.拉着物体使挨着地面或另一物体的表面移动:拖船。拖地板。火车头拖着十二个车皮。2.在身体后面耷拉着:拖着辫子。拖着个尾巴。3.拖延;延续:拖时间。这件工作拖得太久了。声音拖得很长。4.牵制;牵累:拖累。拖住敌人。5.姓。
竖:1.跟地面垂直的(跟“横”相对):竖井。竖琴。2.从上到下的;从前到后的(跟“横”相对):画一条竖线。竖着再挖一道沟。3.使物体跟地面垂直:竖电线杆。把柱子竖起来。4.汉字的笔画,从上一直向下,形状是“。”。5.年轻的仆人:竖子。
曳:拖;拉;牵引:摇曳。曳光弹。弃甲曳兵。
“横拖竖曳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?其实它描述的是被人强行拉扯、拖拽的场景。比如:“几个壮汉冲进屋子,不由分说就把老王横拖竖曳拽走了。”这里的动作既粗鲁又混乱,画面感十足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成语只能用在物理拉扯上吗?”不完全对。它也可以比喻被迫接受某种观念或生活方式。比如:“刚入职场的年轻人常被各种‘成功学’横拖竖曳,反而忘了自己的节奏。”这种用法更贴近当代生活,提醒我们警惕外界施加的无形压力。
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的结构藏着巧思。“横”和“竖”代表不同方向的力,“拖”与“曳”又强化了动作的持续性。就像生活中遇到的困境,压力往往来自多个维度,让人难以招架。但换个角度看,这种挣扎本身也蕴含着突破的可能——就像被拖曳的过程中,说不定能抓住路边的树枝自救呢。
最近观察到个现象:社交媒体的算法推送就像现代版“横拖竖曳”。它会用各种信息流拽着用户东奔西跑,让人不知不觉消耗大量时间。这时候更需要主动把握方向,别让数据算法成为那个“拽着你走”的无形大手。
理解这类成语的价值在于,它能帮我们精准描述复杂状态。下次看到有人被多方意见拉扯时,不妨说:“他现在就像被横拖竖曳的陀螺,转得晕头转向。”既生动又传神,比直接说“纠结”更有味道。
语言的魅力往往藏在细节里。当我们把“横拖竖曳”从字面释义延伸到现代语境,会发现传统文化与当下生活的连接从未断裂。或许这正是成语的生命力所在——旧瓶装新酒,越品越醇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