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chuí xiōng tà dì
成语解释:捶胸顿足。表示极度悲痛或悔恨。
成语出处:清·金人瑞《青溪行》:“蓦逢老妪犹相识,槌胸蹋地说青溪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状语;用于悲伤或痛愤时
繁体字形:槌胷蹋地
英文翻译:Hammer to the ground
槌:敲打用的棒,大多一头较大或呈球形:棒槌。鼓槌儿。
胸:1.人和陆生脊椎动物(四足类)躯干的一部分。位于颈部(或头)与腹部之间。2.指心里(与思想、见识、气量等有关):心胸。胸有成竹。
蹋:1.踏;踩。2.踢。
地:[dì]1.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:地球(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)。地心说。2.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:地质。地壳。3.地球表面除去海洋、江河、湖泊的部分:陆地。地下。4.地球表面的土壤:土地。田地。地政。地主。5.地球上的一个区域:地区。此地。6.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:地板。地毯。7.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:地点。目的地。8.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:易地以处。9.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:见地。境地。心地。10.底子:质地。[de]结构助词,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:慢慢地走。
哎呦喂,说到“槌胸蹋地”这成语,你脑海里是不是立马浮现出一个人捶着胸口、跺脚懊恼的画面?比如老张炒股亏了钱,回家路上边走边喊:“这波行情真是坑人啊!”说着就槌胸蹋地,差点把手机摔了。你瞧,这词儿就是用来形容极度悔恨或悲痛的样子嘛!
等等,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和‘捶胸顿足’有啥区别?”嘿,问得好!其实这俩词儿就像亲兄弟,但“槌胸蹋地”更带点“动作夸张到地板都要裂开”的戏剧感。比如公司项目黄了,老王在会议室里槌胸蹋地喊“早该听小李的建议”,这时候用这个词,立马让听众脑补出他夸张的肢体语言。
不过话说回来,咱生活中真会这么用力捶自己吗?依我看啊,现代人遇到挫折,更多是瘫在沙发上刷手机emo(哎,这算不算新时代的槌胸蹋地?)。就像上周我表妹考试失利,她既没捶胸也没跺脚,倒是把薯片咬得嘎嘣响——要我说,这可比传统表达方式环保多了,至少不费膝盖!
再举个栗子,你看电视剧里那些老戏骨演悲痛戏,十个有九个会槌胸蹋地。但现在的年轻演员更流行“眼神杀”,一个低垂的眼睑就胜过十八般武艺。这说明啥?情绪表达方式会变,但人类面对遗憾时的那股子懊恼劲儿,从古至今都没打折啊!
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话:与其事后槌胸蹋地,不如事前多留个心眼。就像我妈常唠叨的“出门记得看天气预报”,这话糙理不糙。不过真要遇到糟心事儿了,与其捶胸把自个儿捶出内伤,倒不如……哎,咱去吃顿火锅?毕竟吃饱了才有力气重新开始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