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chuí
  • ré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chuí rén tí yì

成语解释:抛弃仁义。

成语出处:明·胡应麟《少室山房笔丛·九流绪论》:“周方槌仁提义,废礼绝乐,欲以一人私臆,扫百代名教而空之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书面语

繁体字形:槌仁提義

英文翻译:Churentiyi

槌仁提义的意思

槌:敲打用的棒,大多一头较大或呈球形:棒槌。鼓槌儿。

仁:1.仁爱:仁心。仁政。仁至义尽。2.敬辞,用于对对方的尊称:仁兄。仁弟。仁伯。3.姓。4.果核或果壳最里头较柔软的部分,大多可以吃:杏仁儿。核桃仁儿。花生仁儿。虾仁儿。

提:[tí]1.垂手拿着有环、柄或绳套的东西:提壶。提灯。提篮。提包。提盒。提纲挈领。2.引领(向上或向前等):提心吊胆。提升。提挈。提携。3.说起,举出:提起。提出。提醒。提倡。提议。提名。提案。提要。4.将犯人从关押之处带出来:提审。提犯人。5.率领,调遣:提兵。6.取出:提取。提货。7.汉字笔形之一,即挑。8.舀取油、酒等液体的一种用具:油提。酒提。9.古代鼓名:“师帅执提”。10.姓。[dī]〔提防〕小心防备。[dǐ]投掷:“荆轲废,乃引其匕首提秦王”。

义:1.公正合宜的道理;正义:道义。大义灭亲。义不容辞。2.合乎正义或公益的:义举。义演。3.情谊:情义。忘恩负义。4.因抚养或拜认而成为亲属的:义父。义女。5.人工制造的(人体的部分):义齿。义肢。6.姓。7.意义;道理:字义。定义。微言大义。

成语评论

提到"槌仁提义"这个成语,可能很多人会困惑:这四个字到底想表达什么?其实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匠人打造铁器的场景——铁匠既要挥动铁槌塑形(槌),又要拿捏材料的特性(仁),最终才能锻造出合乎道义的器物。这就像我们处理复杂事务时,既需要坚定的执行力,又需要保持人性化的考量。

举个现实的例子:某公司要推行考勤制度改革。强硬派主张"迟到一次扣全勤奖",这就像铁匠的重槌;而人事主管建议"每月允许三次十分钟弹性时间",这就是考量员工通勤困难的"仁"。最后取中间方案:既保留奖罚制度,又增设交通补贴——这不正是现代版的槌仁提义吗?
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要用"槌"这种看似暴力的工具来搭配"仁义"?其实这正是成语的智慧所在。就像揉面团需要反复捶打才能筋道,任何理想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实践中的反复打磨。我曾在社区做志愿者时深有体会:劝说乱扔垃圾的居民,严厉制止治标不暖心,单靠说教又难见成效,最后用"罚款+环保知识小课堂"的组合拳才真正见效。

现代社会尤其需要这种刚柔并济的智慧。科技企业的产品经理都知道,既要坚持产品原则(槌),又要理解用户需求(仁);教师既要严格管理课堂纪律,又要关注学生心理变化。这种平衡之道看似矛盾,实则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。

或许有人觉得这种中庸之道不够痛快,但观察那些长期成功的组织或个人,往往都掌握了这种"带温度的规则"。就像中医讲究的"扶正祛邪",既要驱除病症,更要调理根本。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两难抉择时,不妨想想铁匠铺里的场景——烧红的铁块需要锤炼,也需要淬火,最终才能成为有用的器具。

"槌仁提义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