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lóu táng guǎn suǒ
成语解释:楼:高楼大厦;堂:殿堂;馆:宾馆;所:处所。泛指一切高档建筑物
成语出处:邓小平《军队整顿的任务》:“有的部队请客送礼,修建楼堂馆所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建筑物
繁体字形:樓堂館所
英文翻译:guest houses
楼:1.楼房:大楼。教学楼。高楼大厦。一座楼。2.楼房的一层:一楼(平地的一层)。一口气爬上十楼。3.(楼儿)房屋或其他建筑物上加盖的一层房子:城楼。箭楼。钟楼。4.用于某些店铺的名称:茶楼。酒楼。银楼。5.姓。
堂:1.正房:堂屋。2.专为某种活动用的房屋:礼堂。课堂。食堂。3.旧时官府中举行仪式、审讯案件的地方:大堂。过堂。4.用于厅堂名称,旧时也指某一家、某一房或某一家族:三槐堂。5.用于商店牌号:同仁堂(北京的一家药店)。6.堂房:堂兄。堂弟。堂姊妹。7.a)用于成套的家具:一堂家具。b)用于分节的课程,一节叫一堂:两堂课。c)旧时审案一次叫一堂:过了两堂。d)用于场景、壁画等:三堂内景。一堂壁画。8.姓。
馆:1.招待宾客居住的房屋:宾馆。旅馆。2.一个国家在另一国家办理外交的人员常驻的处所:使馆。领事馆。3.(馆儿)某些服务性商店的名称:理发馆。照相馆。饭馆儿。4.收藏、陈列文物或进行文体活动的场所:博物馆。天文馆。文化馆。图书馆。展览馆。体育馆。5.旧时指塾师教书的地方:坐馆。家馆。
所:1.处所:场所。住所。各得其所。2.明代驻兵的地点,大的叫千户所,小的叫百户所(后来只用于地名):海阳所(在山东)。前所(在浙江)。后所(在山西)。沙后所(在辽宁)。3.用作机关或其他办事地方的名称:研究所。派出所。诊疗所。指挥所。招待所。4.a)用于房屋:这所房子。b)用于学校等:一所医院。两所学校。5.姓。6.跟“为”或“被”合用,表示被动:为人所笑。看问题片面,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。7.用在做定语的主谓结构的动词前面,表示中心词是受事:我所认识的人。大家所提的意见。8.用在“是…的”中的名词、代词和动词之间,强调施事和动作的关系:全国的形势,是同志们所关心的。9.用在动词前面,跟动词构成体词结构:各尽所能。闻所未闻。
"楼堂馆所"常被误解为成语,其实它更像一个政策术语。大家可能会问:这个词到底该怎么用?举个接地气的例子:"新建的市民中心宽敞明亮,但有人质疑是否属于超标楼堂馆所"。这里既描述了建筑特征,又带出了社会讨论的焦点。
这个词背后藏着怎样的社会意义?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场景:某县城耗资数亿盖了座仿古办公楼,琉璃瓦顶配汉白玉台阶。此时媒体报道"警惕楼堂馆所建设挤占民生预算",这个表述就精准传达了公共资源分配的矛盾点。
日常交流中如何自然使用这个词?比如朋友聊起老家变化:"这两年镇上盖了气派的政务大厅,不过听说学校操场还是煤渣跑道",这时候接一句"看来楼堂馆所和民生工程得平衡着来",既点明问题又不失客观。
有趣的是,这个词的适用场景正在扩展。有设计师朋友告诉我:"现在做政府项目,甲方特别强调'去楼堂馆所化',要求设计更亲民实用"。这种转变反映出社会对公共建筑认知的进步,不再单纯追求宏大叙事。
个人认为,判断是否属于楼堂馆所,关键看功能与需求的匹配度。就像社区建个带阅读室的便民中心,虽然装修讲究但实用性强,这和新城区盖仿白宫式办公楼有本质区别。建筑的价值,终究要回归到服务人群的真实需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