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àn wú liú dú
成语解释:案:狭长的桌子;牍:公文。桌上没有积压的公文。形容办理公务及时
成语出处:清 朱彝尊《商丘宋氏家乘》序:“一十七年,国奢示之以俭,事烦行之以简,月要岁会,久而案无留牍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;指办理公务及时
繁体字形:案無畱牘
英文翻译:No record left
案:1.古代端食物用的木托盘:举案齐眉。2.长条的桌子:书案。3.架起来用作台面的长木板:案板。4.事件。特指涉及法律的事件:惨案。破案。5.公务中的书面材料:有案可查。6.书面的计划、建议或决定:草案。决议案。7.同“按”。
无:[wú]1.没有(跟“有”相对):从无到有。无产阶级。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2.不:无论。无须。3.不论:事无大小,都有人负责。4.同“毋”。5.姓。[mó]见【南无】。
留:1.停止在某一个处所或地位上不动;不离去:留校。留任。他留在农村工作了。2.留学:留洋。留英。3.使留;不使离去:挽留。拘留。留客人吃饭。4.注意力放在某方面:留心。留神。5.保留:自留地。留底稿。留胡子。鸡犬不留。6.接受;收下:礼物先留下来。书店送来的碑帖我留了三本。7.遗留:旅客留言簿。祖先留给了我们丰富的文化遗产。8.姓。
牍:1.古代写字用的木简。2.公文;书信:文牍。尺牍。
哎,说到“案无留牍”这个成语,大家是不是有点摸不着头脑?别急,咱们先拆开看。这词儿字面意思是“桌案上没有积压的文书”,说白了就是办事效率高,不留尾巴。举个例子哈,比如小王今天一口气处理了十份合同,下班前全搞定了,同事夸他:“你这速度,简直是案无留牍啊!”是不是瞬间画面感就来了?
那问题来了:为啥古人要用“牍”这种材料说事儿呢?嘿,你别说,古代公文都写在竹简或木板上,叫“牍”。要是官员桌上堆满没处理的牍,说明这人要么拖延症晚期,要么能力不够。所以“案无留牍”不仅是夸人勤快,还暗戳戳表扬他脑子灵光!
不过啊,现代社会早不用竹简了,这成语还能用吗?当然行!比如你闺蜜三天做完一个月的报表,你就能打趣:“你这效率,妥妥的现代版案无留牍!”对吧?说白了,核心就是夸人做事麻利,管它是竹简还是Excel表格呢。
个人觉得啊,这个成语背后其实藏着个职场真理:效率高固然好,但别为了“不留牍”而敷衍了事。就像我之前有个同事,活儿倒是交得快,结果漏洞百出,反而耽误事儿。所以说,既要快,也得稳,这才是真本事!
再举个反例:老张总爱把任务拖到最后一刻,工位文件堆成山,老板看了直摇头:“你这案头都快成‘牍’的博物馆了!”你看,成语用在这儿是不是既幽默又一针见血?所以说啊,语言这玩意儿,用得巧了比直接批评更让人印象深刻。
最后插句题外话,现在好多公司搞数字化办公,连“牍”都没了,是不是这成语该退休了?我倒觉得未必。语言本来就是活的,哪天说不定会冒出新说法,比如“云盘无积压”之类的?不过嘛,老词儿有老词儿的韵味,你说对不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