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táo qī liǔ qǔ
成语解释:指春景艳丽的地方。同“桃蹊柳陌”。
成语出处:宋·周邦彦《迎春乐》词:“桃蹊柳曲闲踪迹,俱曾是大堤客,解春衣贳酒城南陌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主语、宾语;用于书面语
繁体字形:桃蹊桺麯
英文翻译:Peach and willow
桃:1.桃树,落叶小乔木,小枝光滑,叶子长圆披针形,花单生,粉红色。果实略呈球形,表面多有短绒毛,味甜,是常见水果。核仁可入药。2.这种植物的果实。3.形状像桃儿的东西:棉桃。棉花结桃了。4.指核桃:桃酥。5.姓。
蹊:[qī]〔蹊跷〕也说跷蹊。奇怪可疑。[xī]小路。
柳:1.落叶乔木或灌木。种类很多。有垂柳、旱柳、杞柳等。叶狭长,种子有毛。枝条柔韧,可供编织。2.星名。二十八宿之一。
曲:[qǔ]1.一种韵文形式,出现于南宋和金代,盛行于元代,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,句法较词更为灵活,多用口语,用韵也更接近口语。一支曲可以单唱,几支曲可以合成一套,也可以用几套曲子写成戏曲。2.(曲儿)歌曲:曲调。戏曲。小曲儿。高歌一曲。3.歌谱:《义勇军进行曲》是聂耳作的曲。[qū]1.弯曲(跟“直”相对):曲线。曲尺。弯腰曲背。山回水曲。曲径通幽。2.使弯曲:曲肱而枕(肱:胳膊)。曲突徙薪。3.弯曲的地方:河曲。4.不公正;无理:是非曲直。5.姓。6.用曲霉和它的培养基(多为麦子、麸皮、大豆的混合物)制成的块状物,用来酿酒或制酱。
“桃蹊柳曲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挺美,但具体是什么意思?它原本指的是春天桃花、柳树交织的小路,后来常用来形容风景优美、环境宜人的地方。比如:“周末骑车经过城郊的桃蹊柳曲,粉白的花瓣落在肩上,仿佛连空气都带着甜味。”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,还传递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气息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成语只能用来写景吗?其实不然。比如描述人际关系时可以说:“老张的茶馆开在巷子深处,熟客们常聚在这儿聊天,倒成了人情往来的桃蹊柳曲。”你看,它也能比喻充满人情味的社交环境,是不是比直白的形容更有画面感?
值得注意的细节是,这个成语自带“隐藏路线”的意味。就像苏州园林的造景手法——看似随意的桃树柳枝,实则引导着人们的视线和脚步。现代城市设计中,有些公园特意打造曲径通幽的步道,不正是当代版的“桃蹊柳曲”吗?这种设计思维其实暗合了人类天生对探索的渴望。
我个人觉得,这个成语最妙的是它暗示的“过程美学”。比起直通终点的康庄大道,弯弯绕绕的小径反而让人更关注沿途风景。就像好的电影不会平铺直叙,人生路上那些意外的转折,或许正是命运埋下的桃花源线索。下次遇到看似绕远的路,不妨想想这个成语——谁知道下一个转角会遇见什么呢?
最后留个小问题:如果要在数字世界创造“桃蹊柳曲”,会是什么模样?或许是精心设计的网页浏览路径,或者是游戏里触发隐藏任务的森林迷宫。这个古老成语的生命力,正在于它能不断适配新的时代场景,就像柳条年年抽新芽,总能找到生长的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