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guì xīn yù lì
成语解释:典出《战国策·楚策三》:“苏秦之楚,三日乃得见乎王。谈卒,辞而行。楚王曰:‘寡人闻先生,若闻古人。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,曾不肯留,原闻其说。’对曰:‘楚国之食贵于玉,薪贵于桂,谒者难得见如鬼,王难得见如天帝。今令臣食玉炊桂,因鬼见帝。’”后以“桂薪玉
成语出处:典出《战国策·楚策三》:苏秦之楚,三日乃得见乎王。谈卒,辞而行。楚王曰:寡人闻先生,若闻古人。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,曾不肯留,原闻其说。对曰:楚国之食贵於玉,薪贵於桂,谒者难得见如鬼,王难得见如天帝。今令臣食玉炊桂,因鬼见帝。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指物价昂贵
繁体字形:桂薪玉粒
英文翻译:Osmanthus fragrans
桂:1.桂花树,木犀的通称。2.肉桂树,常绿乔木。树皮即桂皮或称肉桂,有香味,可供药用,又作调料。3.广西的别称。
薪:1.柴火:釜底抽薪。米珠薪桂。2.薪水:加薪。发薪。月薪。年薪。3.姓。
玉:1.矿物,不透明和半透明的集合体。化学成分是硅酸铝钠。硬度大。如白玉、墨玉、青玉、碧玉、和田玉、岫岩玉等,主要用作雕刻工艺美术品。2.比喻洁白美丽:亭亭玉立。3.敬辞。称对方的身体或行动:玉体。玉成。
粒:1.小圆珠形或小碎块形的东西:豆粒儿。米粒儿。盐粒儿。颗粒。微粒。2.用于粒状的东西:一粒米。三粒子弹。
“桂薪玉粒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用桂木当柴烧,用玉石当米粒”,用来形容生活成本极高,甚至到了奢侈浪费的地步。比如:“公司刚搬到市中心,租金贵得离谱,同事们笑称这是‘桂薪玉粒’的日子,每天上班都像在烧钱。”这个例子把日常开销比作“烧桂木”和“吃玉石”,既夸张又生动,让人一听就懂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为什么用‘桂’和‘玉’来形容昂贵?”其实,桂木在古代是名贵木材,玉石更是珍宝,这两个字一组合,立马让人联想到“普通事物被天价化”。比如,有人吐槽一线城市的学区房:“买个老破小还得拼上全家积蓄,简直是‘桂薪玉粒’,普通人的教育梦都快成奢侈品了。”这里把房子和教育成本比作“桂薪玉粒”,直接点出了现实压力。
再比如,一个创业者自嘲道:“创业初期,团队为了租个像样的办公室,硬是把预算全砸进去了,现在连打印纸都要省着用,真是‘桂薪玉粒’的教训。”这个例子用反讽的方式,既描述了成本失控的窘境,又带点幽默的自我反思。
那么,这个成语放到今天还适用吗?当然!比如年轻人常说的“水果自由”“车厘子自由”,其实就是“桂薪玉粒”的变体表达。当人们把日常消费和“自由”挂钩时,本质上是在吐槽物价高涨带来的心理负担。比如有人调侃:“现在吃顿火锅人均200块,简直是在涮‘玉粒’,工资却还是‘桂薪’水平。”这种对比既扎心又真实。
个人觉得,“桂薪玉粒”不仅是个成语,更像是现代生活的隐喻。它提醒我们:当基础需求变得奢侈时,或许该重新审视自己的消费选择。比如是否真的需要每天喝30元一杯的咖啡?还是被“精致生活”的概念绑架了?换个角度看,成语里的“桂”和“玉”本是无辜的,问题出在人们如何使用它们——这和当代人面对消费主义陷阱时的处境,其实异曲同工。
最后留个思考:如果“桂薪玉粒”成为常态,我们是该努力赚更多“玉粒”,还是学会把“桂木”换成普通柴火?答案或许因人而异,但至少这个成语让我们多了一个观察生活的有趣视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