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hù
  • gāo
  • qiān
  • zhàng
  • luò
  • guī
  • gē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shù gāo qiān zhàng,yè luò guī gēn

成语解释:树长得再高,落叶还是要回到树根。比喻离开故土时间再长,最后还是要回归故土。

成语出处:明·罗贯中《平妖传》第八回:“常言道:‘树高千丈,叶落归根’,这小厮怕养不大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
繁体字形:樹高千丈,葉落歸根

英文翻译:A tree grows tall and leaves fall to its roots

树高千丈,叶落归根的意思

树:1.木本植物的通称:柳树。一棵树。2.种植;栽培: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。3.树立;建立:建树。独树一帜。树雄心,立壮志。4.姓。

高:1.从下向上距离大;离地面远(跟“低”相对,2.同):高楼大厦。这里地势很高。3.高度:那棵树有五米高。书桌高八十厘米。4.三角形、平行四边形等从底部到顶部(顶点或平行线)的垂直距离。5.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的:高速度。体温高。见解比别人高。6.等级在上的:高等。高年级。哥哥比我高一班。7.敬辞,称别人的事物:高见。高论。8.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:高锰酸钾。9.姓。

千:1.数目。十个一百。2.比喻很多:千锤百炼。3.“秋千”的“千”。

丈:1.长度单位,10尺等于1丈,10丈等于1引。1市丈合3又1/3米。2.丈量(土地):清丈。春耕前要把地丈完。3.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:老丈。4.丈夫(用于某些亲戚的尊称):姑丈(姑夫)。姐丈(姐夫)。

叶:[yè]1.叶子,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:树叶。复叶。2.某些像叶子的薄片:铜叶。扇叶。3.同“”。4.较长时期的某一段:20世纪中叶。[xié]和洽。常指声音的调谐:叶声。叶韵。

落:[là]1.遗漏:这里落了两个字,应该添上。2.把东西放在一个地方,忘记拿走:我忙着出来,把书落在家里了。3.因为跟不上而被丢在后面:大家都努力干,谁也不愿意落在后面。[lào]1.名词,曲艺名。北方对“莲花落”的俗称。又泛指各种曲艺杂耍。2.捞,赚:把东西开个花账儿,落他二三两银子。3.脱落,退去:落色。4.错失:落枕。5.倒,倒下:落炕。[luō]形容态度大方,见〖大大落落〗。[luò]1.物体因失去支持而下来:落泪。花瓣落了。2.下降:落潮。太阳落山了。飞机从天空中落下来。3.使下降:落幕。把帘子落下来。4.衰败;飘零:衰落。破落。没落。零落。沦落。5.遗留在后面:落选。落后。落伍。名落孙山。6.停留;留下:落脚。落户。不落痕迹。7.停留的地方:下落。着落。8.聚居的地方:村落。聚落。9.归属:政权落在人民手里了。这副重担落到我们肩上。10.姓。

归:1.返回:归国华侨。无家可归。2.还给;归还:物归原主。3.趋向或集中于一个地方:殊途同归。千条河流归大海。把性质相同的问题归为一类。4.由(谁负责):一切杂事都归这一组管。5.属于(谁所有):功劳归大家。这些东西归你。6.用在相同的动词之间,表示动作并未引起相应的结果:批评归批评,奖金一分也没少给。7.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。8.姓。

根:1.高等植物的营养器官,能够把植物固定在土地上,吸收土壤里的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养分,有的根还能贮藏养料。2.比喻子孙后代:这孩子是他们家的根。3.(根儿)物体的下部或某部分和其他东西连着的地方:耳根。舌根。墙根。根基。根底。4.事物的本原;人的出身底细:祸根。寻根。从根儿上解决问题。知根知底。5.根本地;彻底:根究。根治。根绝。6.依据;作为根本:根据。无根之谈。7.用于细长的东西:两根筷子。一根无缝钢管。8.方根的简称。9.一元方程的解。10.姓。

成语评论

树高千丈,叶落归根”这个成语,乍一听像是讲自然现象,其实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。举个例子:张叔年轻时离开小县城去深圳打拼,成了大公司的管理层,可六十岁那年,他突然卖掉城里的房子,回老家翻修祖宅种起了有机蔬菜。村里人不理解:“城里条件多好啊?”他笑道:“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,树长得再高,叶子不都得落回树根吗?”

为什么说“叶落归根”能引起广泛共鸣?本质上,它触碰了人类对归属感的底层需求。就像婴儿天生会寻找母亲的怀抱,成年人也会在潜意识里寻找精神上的“安全基地”——可能是出生的小村庄,也可能是承载童年记忆的老街区。

现代社会出现个有趣现象:北京上海的白领们周末组团去郊区种地,硅谷工程师辞职回成都开茶馆。这些看似“倒退”的选择,实则是用新形式演绎“归根”智慧。有人担心这是逃避竞争,我倒觉得恰相反——知道自己从哪里来,往往能更清醒地决定往哪里去。

文化学者发现,闽南华侨在海外建起“同乡会馆”,东北人在三亚形成“候鸟社区”,本质上都是“移动的树根”。当物理意义上的故乡逐渐模糊,人们开始用文化符号、饮食习惯甚至方言俚语,在异乡重构情感锚点。

有个现象值得玩味:植物学家说真正健康的大树,根系展开范围通常是树冠的三倍以上。这或许在暗示,想要实现更高层次的生命成长,既需要向上拓展的勇气,更需要向下扎根的智慧。就像那个回乡种菜的张叔,用半生积累的资金和人脉,带动全村发展起订单农业,让老树根上长出了新枝芽。

下次看到有人放弃“高大上”的生活选择回乡,不妨少些评判多些理解。毕竟每个人的生命树都有自己的生长节律,重要的是找到让枝叶舒展、根系安稳的平衡点。或许这就是“千丈高树”给现代人的启示:向上攀登时,记得给灵魂留条回家的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