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biāo xīn shù yì
成语解释:指提出新奇的主张,表示与众不同。
成语出处:清 钱谦益《序》:“近代之流而失正者有二:抽黄对白,肥皮厚肉,其失也靡;标新竖异,牛鬼蛇神,其失也纤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形容故意显示与众不同
繁体字形:標新竪異
英文翻译:create what is new
标:1.树木的末梢。2.事物的枝节或表面:治标不如治本。3.标志;记号:路标。商标。标点。4.标准;指标:达标。超标。5.用文字或其他事物表明:标上记号。明码标价。6.给竞赛优胜者的奖品:锦标。夺标。7.用比价的方式承包工程或买卖货物时各竞争厂商所标出的价格:招标。投标。8.清末陆军编制之一,相当于后来的团。9.用于队伍,数词限用“一”:斜刺里(侧面)杀出一标人马。也作彪。10.姓。
新:1.刚出现的或刚经验到的(跟“旧、老”相对):新风气。新品种。新的工作岗位。2.性质上改变得更好的(跟“旧”相对):新社会。新文艺。粉刷一新。3.使变成新的:改过自新。一新耳目。4.没有用过的(跟“旧”相对):新笔。新锄头。这套衣服是全新的。5.指新的人或事物:尝新。以老带新。花样翻新。推陈出新。6.结婚的或结婚不久的:新女婿。新媳妇。7.新近;刚:我是新来的。这几本书是新买的。8.姓。
竖:1.跟地面垂直的(跟“横”相对):竖井。竖琴。2.从上到下的;从前到后的(跟“横”相对):画一条竖线。竖着再挖一道沟。3.使物体跟地面垂直:竖电线杆。把柱子竖起来。4.汉字的笔画,从上一直向下,形状是“。”。5.年轻的仆人:竖子。
异:1.有分别;不相同:异口同声。大同小异。日新月异。求同存异。2.奇异;特别:异香。异闻。3.惊奇;奇怪:惊异。深以为异。4.另外的;别的:异日。异地。5.分开:离异。异爨(亲属分家)。6.姓。
哎哟,你说现在成语还能玩出啥新花样?咱今天就来聊聊那些"标新竖异"的用法。注意啊,这儿得敲黑板了——正确的成语其实是"标新立异",不过有些网友故意写成"竖"字,搞点谐音梗幽默感,你别说,还挺有传播效果的。
比如最近看到个段子:"这届设计师真是标新竖异,把大楼设计得像根避雷针,说是能防雷劈甲方。"(噗嗤)你看,这里故意用"竖"替代"立",既暗合建筑造型,又带点反讽的机智。不过话说回来,这么用会不会误导小朋友啊?害,语言本来就是流动的嘛,只要别在正式场合乱用就行。
有朋友可能要问了:"那创新和乱改成语的边界到底在哪?"问得好!拿"守株待兔"举个栗子——有人改成"守株待外卖",既保留原意又贴合现代生活,这种创新就挺妙。但要是改成"守猪待兔",纯粹为改而改,反而让人摸不着头脑。说白了,改得巧不如改得妙。
个人觉得啊,成语创新就像炒菜加调料。传统做法是基本功,偶尔加点新佐料能提鲜,但要是把盐换成糖,那可要出大事。就像前阵子看电视剧里把"七月流火"当成天气热,结果被网友群嘲,这就属于乱加调料的翻车现场。
再看个有意思的例子。某脱口秀演员吐槽:"现在年轻人真是青出于蓝胜于绿,不仅超越前辈,还整出些前辈看不懂的操作。"这里把原句的"青出于蓝"延展成"胜于绿",既保持颜色递进,又暗喻代际差异,这种创新就值得双击666。
说到底,语言创新就像玩平衡木。既要保持传统精髓,又要注入时代气息。就像老北京豆汁儿配咖啡,乍听黑暗料理,说不定哪天就成了网红爆款。关键得把握住那个"熟悉的陌生感",让老树发新芽,而不是硬把柳树种成仙人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