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rǎn
  • lán
  • niè
  • zǎo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rǎn lán niè zǎo

成语解释:指胡乱涂抹。涅,染;皂,黑色。

成语出处:唐 段成式《酉阳杂俎续集 支诺皋中》:“姚司马者,寄居汾州……经年,二女精神恍惚,夜常明灯挫针,染蓝涅皂,未尝暂息,然莫见其所取也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
繁体字形:染藍篞皁

英文翻译:Dyed lannier soap

染蓝涅皂的意思

染:1.用染料着色:染布。印染。2.感染;沾染(疾病、坏习惯、嗜好等):传染。染病。3.中国画笔墨技法之一。

蓝:1.像晴天天空那样的颜色。2.蓼蓝,一年生草本植物。叶子含蓝汁,可提制染料。

涅:1.可制黑色染料的矾石。2.染黑。

皂:1.黑色:青红皂白。2.旧时衙门差役:皂隶。3.肥皂:香皂。

成语评论

染蓝涅皂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,但它背后其实藏着有趣的生活智慧。举个例子:老张原本是个老实本分的菜农,可自从加入某个“快速致富”的社群后,他开始在电子秤上动手脚,用发霉的菜叶以次充好。邻居们都说他这是“染蓝涅皂”——就像把白布丢进靛蓝染缸,被环境彻底改变了底色。

为什么用染布比喻人?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染色工艺。靛蓝染料会让布料永久变色,皂角再怎么搓洗也难以恢复原色。古人用这个现象比喻两种情况:一是环境对人的彻底改造,二是某些本质难以更改的特质。比如天生五音不全的人想当歌手,朋友可能会开玩笑说:“你这嗓子是染蓝涅皂,神仙都救不回来”。

在育儿领域更能看到成语的现实映射。有个班主任分享过案例:班里转来个小霸王,满嘴脏话还欺负同学。后来家访发现,孩子的父亲每天在家用粗话指挥孩子做家务。老师感慨道:“家庭环境就像染缸,孩子天天泡在里头,染蓝涅皂是迟早的事。”这种观察提醒我们:比起纠正孩子的行为,改善成长土壤更重要。

染蓝涅皂等于无可救药吗?我倒觉得未必。认识个做非遗扎染的师傅,他专门收集被染坏的布料,通过创意剪裁做成拼布艺术品。这给了我新启发:或许所谓的“染坏”只是没找到合适的展现方式。就像那个爱打架的孩子,参军后反而成了优秀的特警队员。环境的影响力固然强大,但人的主观能动性才是真正的调色板。

观察城市改造也能发现类似规律。某条破败的老街被改造成文创园后,原本在巷口摆摊的煎饼摊主学会了用社交媒体接单,还开发了抹茶红豆味的新品。当旧环境被注入新元素,“染蓝涅皂”就有了正向转化的可能。这告诉我们:与其担心被环境改变,不如主动参与环境的塑造。

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“染缸”早已不限于物理空间。算法推送、社交圈子、职场文化都在持续影响着每个人。保持清醒的关键,或许在于像挑选染料般谨慎选择信息源,同时保留像皂角般去伪存真的能力。毕竟真正的智慧,不在于完全抗拒染色,而在于明白哪些色彩值得保留,哪些需要及时漂洗。

"染蓝涅皂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