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jià
  • jiā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jià jiān jī gū

成语解释:肩膀相挨,车轮相撞。形容行人车辆拥挤。

成语出处:唐·高彦林《唐阙史·卢渥》:“及赴任陕郊,洛城自居守分司朝臣已下,互设祖筵,遮于行路,洛城为之一空。都人观者架肩击毂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人多

繁体字形:架肩撃轂

英文翻译:shoulder to shoulder and hub to hub

架肩击毂的意思

架:1.用做支承的东西:书架。衣架。绞架。2.支承,搀扶:架桥。架不住。架空。3.互相殴打,争吵:打架。劝架。4.量词,多指有支柱或有机械的东西:五架飞机。5.捏造,虚构:架词诬控。6.古同“”,凌驾。

肩:1.肩膀:并肩前进。2.担负;担任:身肩重任。

击:1.打;敲:击鼓。旁敲侧击。2.攻打:袭击。声东击西。3.碰:撞击。肩摩毂(gǔ)击。4.接触:目击。

毂:[gū][毂辘](gū·lu)同“轱辘”。[gǔ]车轮的中心部分,有圆孔,可以插轴。

成语评论

成语“架肩击毂”到底怎么用?先举个例子:周末的菜市场里,小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,买菜的人群架肩击毂,连转身都困难。这时你可能会问:“这成语具体形容什么场景?”其实它专指人多拥挤到肩膀相碰、车轴相撞的程度,既热闹又带点混乱。

再来看个现代例子:早高峰地铁换乘通道中,打工人架肩击毂地往前挪动,像极了沙丁鱼罐头。有人疑惑:“现在都用‘拥挤’这种大白话,成语还有必要存在吗?”笔者认为,恰是这些凝练的成语,能瞬间激活画面感——四个字抵得过十句描述。

有意思的是,这个成语还藏着古代智慧。试想北宋汴京的虹桥,商旅架肩击毂的盛况被张择端定格在《清明上河图》里。当时没有红绿灯,古人怎么维持秩序?其实成语本身已给出答案:热闹中暗含碰撞,恰是市井生机的写照。

如今在演唱会散场或网红店排队时,我们仍会遇到架肩击毂的场面。但现代人发明了新解法:预约制、分流栏杆、电子叫号。这些改变印证着:成语描述的现象古今相通,应对方式却随时代升级。下次挤在人堆里时,不妨想想——我们既延续着千年前的烟火气,又发展出更文明的相处之道。

最后留个思考题:当无人机开始配送快递,虚拟现实能模拟逛街,架肩击毂的场景会消失吗?笔者认为,线下的真实碰撞自有其不可替代的温度。就像成语承载的文化记忆,科技再发达,有些体验终究要在人间烟火里找寻。

"架肩击毂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