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běn
  • jié
  • yuá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kū běn jié yuán

成语解释:枯:使枯死;本:根本;竭:竭尽;源:源头。指损害事物的根基

成语出处:《人民日报》1959.10.12:“必须保护野生植物的生机,使之能够继续繁殖,不要枯本竭源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指损害事物的根基

繁体字形:枯本竭源

英文翻译:A dead source

枯本竭源的意思

枯:1.(植物等)失去水分:枯萎。枯槁。枯草。枯骨。2.(井、河流等)变得没有水:枯井。海枯石烂。3.肌肉干瘪:枯瘦。4.没有生趣;枯燥:枯坐。5.芝麻、大豆、油茶等榨油后的渣滓:菜枯。茶枯。麻枯。6.姓。

本:1.草木的根:本草(泛指中药)。无本之木。2.事物的根源,与“末”相对:本末(头尾;始终)。根本(根源;彻底;本质上)。3.草的茎,树的干:草本植物。4.中心的,主要的:本部。本体。5.原来:本来。本领。6.自己这方面的:本国。本身。本位。本分(fèn)。

竭:1.尽:竭力。力竭声嘶。取之不尽,用之不竭。2.干涸:枯竭。山崩川竭。3.姓。

源:1.水流起头的地方:河源。泉源。发源。源远流长。饮水思源。2.来源:货源。资源。病源。3.姓。

成语评论

枯本竭源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树根枯死、水源干涸,比喻事物的根基被破坏,失去了持续发展的能力。比如某公司为追求短期利润,砍掉了研发部门,结果三年后技术落后,市场份额暴跌——这就是典型的“枯本竭源”。

问:为什么说“枯本竭源”比表面损失更危险?答:因为它像温水煮青蛙,初期可能看不出问题。比如过度捕捞的渔船,第一年收获颇丰,但五年后可能连鱼苗都打不上来。这时候再补救,成本是当初节省的几十倍。

去年某地砍掉百年古树建商业街,结果雨季水土流失冲毁路基。表面是自然灾害,实则是“枯本竭源”的生态账——树根原本能固定5米深的土层,混凝土只能硬化地表30公分。

问:个人生活中如何避免这种情况?答:警惕“拆东墙补西墙”的行为。我见过家长挪用孩子教育基金炒股,美其名曰“钱生钱”,结果双输。就像成语提醒的:动根基的钱,比借高利贷更危险。

教育领域也有案例:某中学取消体育课加刷题,高考升学率飙升,但十年后追踪发现,这些学生职场猝死率是同龄人3倍。身体这个“源”枯竭了,再多知识也难发挥作用。

有个观察很有意思:老字号店铺往往保留着传统工艺的“笨办法”,这些看似低效的根基,反而让它们在快消品冲击中活了下来。就像红杉树的根系,风暴来时,扎得深的才能屹立不倒。

说到底,“枯本竭源”在提醒我们:任何系统都有不能触碰的底线。农民知道留种粮,船夫懂得修船底,现代人更需要这种长远眼光。下次做决定前,不妨多问一句:这个选择,是在浇水,还是在刨根?

"枯本竭源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