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bēi jiǔ gē máo
成语解释:比喻在宴会上引起的仇恨。
成语出处:《负曝闲谈》第25回:“(华尚书)愣了一会,又想周楷这个名字好熟。想了半天,恍然大悟道:‘就是有天在吴侍郎席上他教我,我没有理他那个人,这真是杯酒戈矛了。’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紧缩式;作补语;指酒桌上的纠纷
繁体字形:桮酒戈矛
英文翻译:Goblet and spear
杯:1.杯子:茶杯。杯盘狼藉。举杯痛饮。2.杯状的锦标:银杯。奖杯。捧杯。夺杯。3.姓。
酒:1.用粮食、水果等含淀粉或糖的物质经过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,如葡萄酒、白酒等。2.(Jiǔ)姓。
戈:1.古代兵器,横刃,用青铜或铁制成,装有长柄。2.姓。
矛:1.古代兵器,在长杆的一端装有青铜或铁制成的枪头:长矛。矛盾。2.姓。
哎呦,您说这“杯酒戈矛”是啥意思?说白了就是表面和气喝酒,背地里抄家伙干仗嘛!比如说俩公司老板在饭局上碰杯谈合作,结果第二天就互相挖客户、抢市场,这不就是典型的“杯酒戈矛”现场?您瞅瞅,这成语真是把人情世故里的弯弯绕绕给说透了。
这时候有人要问了:“这成语为啥非得用酒杯和兵器打比方?”(自问自答环节来咯!)您想啊,酒杯代表的是人情往来,戈矛象征利益冲突,这俩物件搁一块儿,可不就是提醒咱“当面笑嘻嘻,背后捅刀子”的事儿从古至今都没断过么?听说这说法最早出在《左传》,不过现在连电视剧里宫斗戏码都能套用这词儿了。
举个栗子,前阵子我朋友公司搞团建,部门经理跟副总在KTV里勾肩搭背唱《兄弟》,结果第二天就因为项目分红撕破脸。您说这事儿闹的,可不就是现代职场版的“杯酒戈矛”?要我说啊,这成语放现在依然好使,毕竟人心隔肚皮的事儿哪朝哪代都免不了。
不过咱也不能光盯着消极面看。您琢磨琢磨,要是把“杯酒戈矛”反过来理解,是不是还能悟出点处世智慧?好比说参加商务饭局,咱既不能傻白甜似的光喝酒,也不能莽撞地亮底牌。这时候就得学学变色龙,酒杯端稳当,心里算盘打得噼啪响——这可不是教人使坏,而是提醒咱防人之心不可无啊!
再比如邻居张大爷家那档子事,俩儿子分家产时和和气气吃团圆饭,转头就为个老宅子闹上法庭。您说这事儿要搁电视剧里,编剧保准给配上句“杯酒戈矛”的台词。要我说,这成语最妙的地方在于,它把中国人那种“台面上留体面,桌底下使绊子”的微妙状态,用四个字就给整明白了。
话说回来,现在年轻人处理矛盾可比古人直接多了。前两天看00后同事在群里怼领导,那叫一个单刀直入。要按“杯酒戈矛”的路数,他们怕是连酒杯都懒得端,直接抄键盘当武器了。您说这是不是也算时代进步?至少省了虚情假意那套,虽说少了点人情味,倒也算清爽。
说到底啊,这成语就像面照妖镜,把人际交往里那些心口不一的戏码照得透亮。不过话说回来,要是人人都能酒杯里不藏戈矛,有话摆在明面上说,这世界是不是能少点套路多点真诚?当然了,理想归理想,现实归现实,咱该留的心眼还是得留,您说是不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