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lái
  • qí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lái qíng qù yì

成语解释:事情的内容和原因。

成语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38回:“当下戴院长与宋公明说罢了来情去意,戴宗、宋江俱各大喜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;指事情的内容和原因

繁体字形:來情去意

英文翻译:mutual expressions of affection

来情去意的意思

来:1.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(跟“去”相对):来往。来宾。来信。从县里来了几个干部。2.(问题、事情等)发生;来到:问题来了。开春以后,农忙来了。3.做某个动作(代替意义更具体的动词):胡来。来一盘棋。来一场篮球比赛。你歇歇,让我来。何必来这一套?4.趋向动词。跟“得”或“不”连用,表示可能或不可能:他们俩很谈得来。这个歌我唱不来。5.用在另一动词前面,表示要做某件事:你来念一遍。大家来想办法。6.用在另一动词或动词结构后面,表示来做某件事:我们贺喜来了。他回家探亲来了。7.用在动词结构(或介词结构)与动词(或动词结构)之间,表示前者是方摘了一个荷叶来当雨伞。你又能用什么理由来说服他呢?8.来着:这话我多会儿说来?9.未来的:来年。来日方长。10.姓。11.诗歌、熟语、叫卖声里用作衬字:正月里来是新春。不愁吃来不愁穿。黑白桑葚来大樱桃。12.用在动词后,表示动作朝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:把锄头拿来。各条战线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。13.用在动词后,表示结果:信笔写来。一觉醒来。说来话长。看来今年超产没有问题。想来你是早有准备的了。

情:1.感情:热情。有情。无情。温情。2.情面:人情。讲情。托情。求情。3.爱情:情书。情话。谈情。4.情欲;性欲:春情。催情。发情期。5.情形;情况:病情。军情。实情。灾情。6.情理;道理:合情合理。不情之请。

去:1.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(跟“来”相对):去路。去向。从成都去重庆。他去了三天,还没回来。2.离开:去国。去世。去职。去留两便。3.失去;失掉:大势已去。4.除去;除掉:去病。去火。去皮。这句话去几个字就简洁了。5.距离:两地相去四十里。去今五十年。6.过去的(时间,多指过去的一年):去年。去秋(去年秋天)。去冬今春。7.婉辞,指人死:他不到四十岁就先去了。8.表示离开说话人所在地自行做某件事时用“去”,表示到说话人所在地参与某件事时用“来”。9.的“去”可以一前一后同时用,表示去了要做某件事:他去听报告去了。10.用在“大、多、远”等形容词后,表示“非常…”,“…极了”的意思(后面加“了”):这座楼可大了去了!。他到过的地方多了去了!⑿去声:平上去入。11.扮演(戏曲里的角色):在《断桥》中,他去白娘子。12.用在动词后,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离开原来的地方:拿去。捎去。13.用在动词后,表示动作的继续等:信步走去(=过去)。让他说去(=下去)。一眼看去(=上去)。

意:1.意思:来意。2.愿望:满意。3.料想:出其不意。4.事物流露的情态:春意。5.意大利的简称。

成语评论

来情去意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,但说白了就是“了解情况,表达意图”的意思。比如你帮朋友调解矛盾,先听双方把话说开,再提出解决方案,这个过程就是在“来情去意”。

举个例子:公司开会时,小李突然说:“我觉得这个方案有问题。”这时候王经理没有直接否定,而是问:“具体是哪里让你觉得不放心?咱们一起分析。”先接纳对方的情绪(来情),再引导讨论方向(去意),这就是职场沟通的智慧。

有人可能会问:这和普通沟通有什么区别?关键在于主动把握节奏。比如邻居装修噪音大,你说“我理解您赶工期(来情),但晚上十点后能否暂停?(去意)”,既化解对抗感,又明确诉求,比单纯抱怨更有效。

我发现现代人容易陷入两种极端:要么只顾自己说(只去意不来情),要么全程附和别人(只来情不去意)。上周帮亲戚调解家庭矛盾时就深有体会——先花半小时听他们倒苦水,等情绪平复后再提建议,效果比直接给方案好三倍不止。

生活中处处能用到这个技巧。比如孩子哭闹着不想上学,家长如果说“我知道你害怕新环境(来情),咱们聊聊怎么让教室变得有趣好不好?(去意)”,既能建立信任,又能推动问题解决。这种有来有往的对话,就像打乒乓球,既要接得住对方的球,也要学会把球回到合适的位置。

说到底,“来情去意”不是套路,而是换位思考的具象化表达。它提醒我们:有效的沟通就像双人舞,既不能抢拍子,也不能总当跟跳的那个人。掌握好倾听与表达的平衡点,很多复杂的人际问题就会像热水浇冰块——自然而然就化开了。

"来情去意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