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dù ěr è wén
成语解释:塞住耳朵不愿听。
成语出处:《旧五代史·唐书·末帝纪中》:“怀忠抱直之人,虚心谒见;便佞诡随之说,杜耳恶闻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处事
繁体字形:杜耳惡聞
英文翻译:A bad smell
杜:1.杜梨树,落叶乔木。果实叫杜梨,也叫棠梨。苗木常作梨树的砧木。2.堵塞:以杜流弊。防微杜渐。
耳:1.耳朵:耳聋眼花。耳闻目睹。2.形状像耳朵的东西:木耳。银耳。3.位置在两旁的:耳房。耳门。4.姓。5.而已;罢了:想当然耳。技止此耳。
恶:[è]恶劣;坏:恶习。恶意。[wù]讨厌;憎恨(跟“好”hào相对):好恶。深恶痛绝。[ě]1.[恶心](ě·xin)2.有要呕吐的感觉:胃里不舒服,一阵一阵地恶。3.厌恶;令人厌恶:这种丑事,让人恶。你别在这儿恶我了。4.揭人短处,使难堪:他太抠门儿,得找个机会恶恶他。[wū]1.同“乌2”。2.表示惊讶:恶,是何言也(啊,这是什么话)!
闻:1.听见:听而不闻。耳闻不如目见。2.听见的事情;消息:见闻。新闻。奇闻。3.有名望的:闻人。4.名声:令闻。秽闻。5.用鼻子嗅:你闻闻这是什么味儿?6.姓。
嘿,各位看官,今儿咱们唠唠“杜耳恶闻”这成语。说白了,它就是形容人故意堵住耳朵、拒绝听坏消息,像鸵鸟埋头似的假装问题不存在。你可能会问:这和“掩耳盗铃”有啥区别?哎,问得好!其实前者更偏向主动回避负面信息,后者更像自欺欺人的具体行动。
举个接地气的例子——老张总说自家娃考试不及格是老师偏心,同事提醒他孩子可能贪玩,他倒好,直接摆手:“别跟我说这些!”这可不就是杜耳恶闻吗?反过来看,现代社会信息爆炸,有些人刷手机只看自己认同的内容,算法推啥就信啥,这算不算数字时代的杜耳恶闻呢?依我看啊,这种选择性失聪早晚得栽跟头。
再举个反例对比下。隔壁王婶发现家里水管漏水,立马找师傅修理,这叫直面问题;要是她学老张那样拿棉花塞耳朵,任由水漫金山,那可真是把杜耳恶闻演绎到极致了。话说回来,生活中谁没当过几回“临时鸵鸟”?关键得把握分寸,该听的得听,该扛的得扛。
个人觉着吧,这个成语特别适合形容职场里的某些现象。比如团队开会时总有人打断负面反馈,张口就是“别说丧气话”。要我说,这跟蒙着眼开车的司机没两样——路况再差,方向盘还在自己手里握着呢!正所谓“良药苦口利于病”,有时候刺耳的话反而能救命。
最后给大伙提个醒儿:遇到糟心事别急着捂耳朵。试着把“杜耳恶闻”切换成“兼听则明”,多听听不同声音,保不齐就能把危机变转机。记住咯,耳朵堵得住,问题可不会自己长腿跑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