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cūn jīn sú gǔ
成语解释:村:粗俗;俗:庸俗。形容人品粗俗不堪
成语出处:明·无名氏《苏九淫奔》第四折:“不解他粉黛蛾眉心上事,这才是村筋俗骨下场头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低层人
繁体字形:邨筋俗骨
英文翻译:Village tendons and common bones
村:1.村庄,农民聚居的地方。也泛指小的居住区:乡村。工人新村。2.具有特定功能的住宿、娱乐与活动处所:度假村。亚运村。3.粗俗:村野。
筋:1.肌腱或骨头上的韧带:筋骨。2.口语称皮下的静脉管:青筋。3.肌肉的旧称。4.像筋的东西:叶筋。钢筋。
俗:1.风俗:习俗。移风易俗。2.大众的;通行的;习见的:约定俗成。通俗。3.趣味不高的;令人厌恶的:庸俗。俗气。4.没出家的人;世俗:僧俗。还俗。
骨:[gǔ]1.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、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:骨头。骨骼(全身骨头的总称)。骨节。骨肉(a.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,亦称“骨血”;b.喻紧密相连,不可分割的关系)。骨干(gàn)。2.像骨的东西(指支撑物体的骨架):伞骨。扇骨。3.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:骨力(a.雄健的笔力;b.刚强不屈的气概)。风骨(古典文艺理论术语,指文章的艺术风格,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)。4.指人的品质、气概:侠骨。骨气。[gū]1.〔骨朵儿〕尚未开放的花朵。2.〔骨碌〕滚动(“碌”读轻声)。
哎呦,这“村筋俗骨”听着像骂人土包子?其实它更多是形容一个人骨子里透着乡土气息,比如隔壁老王总爱穿解放鞋下地,还非说“城里人皮鞋硌脚”,这就是典型的村筋俗骨嘛!你问为啥用“筋”和“骨”?说白了,这词儿专戳那些改不掉的习惯,就像腌入味的咸菜——从里到外都带着味儿。
举个接地气的例子:二婶进城看孙子,非要把小区绿化带改成菜地,物业劝她别折腾,她叉着腰喊:“种葱咋了?能吃能看两不误!”你品,你细品,这股子倔劲儿是不是村筋俗骨本骨?这时候问题来了:这词儿到底算褒义还是贬义?其实全看语境——要是夸人朴实,能说“他就爱这村筋俗骨的踏实劲儿”;要是嫌人不懂变通,也能吐槽“你这村筋俗骨的思维该升级啦!”
职场里也能撞见这词儿的身影。比如新人小李汇报PPT非要加红配绿的表情包,主管扶额叹道:“你这审美够村筋俗骨的,赶紧跟设计部学学配色。”不过话说回来,现在复古风盛行,有些品牌故意把包装做得“土里土气”,反倒成了卖点。你看,村筋俗骨也能变优势,关键得用对地方!
个人觉得吧,村筋俗骨就像方言口音,有人觉得亲切,有人觉得老派。上次看见网红直播卖山货,满嘴“俺们村”“忒好吃”,结果销量蹭蹭涨。这年头啊,真实比精致更打动人。所以别急着嫌弃村筋俗骨,保不齐哪天它就成流量密码了,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
最后唠句实在的:甭管城里人乡下人,端着架子最累人。就像我老家表叔,当了十年包工头,回家照样蹲门槛啃大葱。有人笑他村筋俗骨,我倒觉得这叫不忘本。生活嘛,自己舒坦最重要,管他钢筋水泥还是黄土高坡,活得自在就是好筋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