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uán biàn fēng chū
成语解释:随机应变,锋芒毕露。形容言辞辩捷锐利。
成语出处:汉·荀悦《汉纪·武帝纪》:“朔对向响应,权变锋出,文章辞令横无穷,上颇倡优畜之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人的处世
繁体字形:権變鋒出
英文翻译:Change of power
权:1.秤锤。2.权衡:权其轻重。3.权力:当权。有职有权。掌握大权。生杀予夺之权。4.权利:人权。公民权。选举权。发言权。5.有利的形势:主动权。制空权。6.权变;权宜:权诈。权谋。通权达变。7.权且;姑且:权充。死马权当活马医。8.又同“颧”。
变:1.和原来不同;变化;改变:情况变了。变了样儿。2.改变(性质、状态);变成:沙漠变良田。后进变先进。3.使改变:变废为宝。变农业国为工业国。4.能变化的;已变化的:变数。变态。5.变卖:变产。6.变通:通权达变。7.有重大影响的突然变化:事变。变乱。8.指变文:目连变。9.姓。
锋:1.刀剑等兵器的锐利部分:刀锋。枪锋。2.带头在前列的人:先锋。前锋。3.比喻说话或文章的锋芒:谈锋。笔锋。4.气象学名词。性质不同的两种气团的接触界面,叫做锋面。锋面与地面的交线,称为锋线。有时将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。
出:1.从里面到外面(跟“进、入”相对):出来。出去。出门。出国。出院。2.来到:出席。出场。3.超出:出轨。出界。不出三年。4.往外拿:出钱。出布告。出题目。出主意。5.出产;产生:出煤。出木材。我们厂里出了不少劳动模范。6.发生:出问题。这事儿出在1962年。7.出版: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。8.发出;发泄:出芽儿。出汗。出天花。出气。9.引文、典故等见于某处:语出《老子》。10.显露:出名。出面。出头。出洋相。11.显得量多:机米做饭出饭。这面蒸馒头出数儿。12.支出:出纳。量入为出。13.跟“往”连用,表示向外:散会了,大家往出走。14.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,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:三出戏。15.趋向动词。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、显露或完成:看得出。看不出。拿出一张纸。跑出大门。看出问题。做出成绩。
“权变锋出”这个词听起来有点陌生,它到底是啥意思呢?简单来说,就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策略,像刀刃一样精准出击。比如一家奶茶店发现顾客排队太久,突然推出“手机点单免排队”服务,既缓解了现场压力,又抓住了年轻人的消费习惯——这就是典型的“权变锋出”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和普通应变有啥区别?关键在于“锋出”二字。去年我遇到个程序员朋友,公司临时要求项目提前上线。他既没抱怨也没蛮干,而是快速拆分功能模块,优先上线核心部分,同时说服客户接受分阶段交付。这种带着明确方向的灵活调整,就像手术刀般精准解决问题,才是这个词的精髓。
现实生活中,我们什么时候最需要这种能力?举个反例:某次社区组织露天电影,突然下起大雨。负责人如果只会死守原计划,可能就变成灾难现场;但要是能立刻联系附近商场借场地,同时用业主群通知变更,反而可能收获好评。我始终认为,真正的应变高手不是见招拆招,而是能把意外变成新机遇。
职场新人常陷入两难:是按领导指示严格执行,还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?去年带实习生时遇到个典型场景:原定的地推方案在暴雨天根本无法执行。那个果断改成线上直播的姑娘,不仅超额完成指标,还帮团队发现了新的获客渠道。这说明“权变锋出”不是自作主张,而是带着目标感的创造性执行。
这种能力可以培养吗?观察身边那些应变高手,发现他们有个共同点:事前做足功课。就像打游戏的玩家提前熟悉地图,当突发状况来临时,才能快速调用知识储备。有个餐饮老板的案例很有意思:疫情期间他不仅开发外卖套餐,还根据小区分布设计出“中央厨房+社区提货点”模式,这种基于行业认知的创新突破,比盲目跟风转型靠谱得多。
说到底,现代社会的变化速度早已超出固定套路的应对范围。那些既能守住核心目标,又敢打破常规的人,往往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。就像开车的道理一样——死死盯着方向盘反而容易跑偏,学会根据路况微调方向,才是安全到达目的地的关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