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hā
  • chuī
  • shǔ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shā jī chuī shǔ

成语解释:黍:黍子,小米。杀鸡作黍饭。指盛情款待宾客

成语出处:《魏略》:“豫为杀鸡炊黍,送诣至陌头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生活

繁体字形:殺鶏炊黍

英文翻译:Kill chicken and cook millet

杀鸡炊黍的意思

杀:1.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:杀生。杀敌。杀鸡取卵。杀一儆百。2.战斗,搏斗:杀出重围。3.消减:杀风景。4.药物等刺激身体感觉疼痛:肥皂水杀了眼睛。5.收束:杀价。杀尾。6.勒紧,扣紧:杀车。7.用在动词后,表示程度深:笑杀人。恨杀。

鸡:1.家禽,品种很多,嘴短,上嘴稍弯曲,头部有红色的肉冠。翅膀短,不能高飞。也叫家鸡。2.(Jī)姓。

炊:1.烧火做饭:炊具。炊烟。2.姓。

黍:黍子,一年生草本植物。碾成米叫黄米,性黏,可酿酒。

成语评论

杀鸡炊黍”这个成语,乍一听可能让人联想到农村生活的烟火气,但它实际描述的是一种倾尽所有、真诚待客的态度。比如,老张听说多年未见的老战友要来村里探亲,连夜宰了家里养的公鸡,又煮了一大锅黄米饭,生怕招待不周。他妻子打趣道:“你这架势,怕是要把家底都端上桌了!”老张却摆摆手:“难得相聚,可不能让人觉着咱怠慢。”

有人可能会问:用“杀鸡炊黍”形容待客之道,是不是过于夸张了?其实这个成语的精髓不在物质多寡,而在心意深浅。就像城里白领小王,虽然租着单间公寓,但每次朋友来访,总会精心准备家常菜。有次他举着电饭锅内胆自嘲:“我这算不算现代版‘杀鸡炊黍’?”满屋笑声中,暖意早已胜过山珍海味。

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,“杀鸡炊黍”精神是否还有价值?我曾在古镇民宿见过这样的场景:老板娘用自家腌的腊肉招待住客,住客临走时偷偷在花瓶下压了张感谢纸条。这种超越功利的人际互动,恰恰印证了真诚才是最好的待客之道。与其说这是传统习俗的延续,不如说是人性温暖的永恒共鸣。

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还能引申到职场场景。新同事入职当天,部门主管没有选择高档餐厅团建,而是带大家到自家小院烧烤。炭火映着星空,生疏感随着肉香渐渐消散。这种“去形式化”的接纳方式,或许正是现代职场最需要的“杀鸡炊黍”智慧——用质朴的方式建立真实连接。

当我们在讨论待客礼仪时,往往会陷入“规格高低”的攀比怪圈。但观察市井巷陌,最动人的场景往往是这样的:街角面馆老板给常客多撒一把葱花,菜市场摊主顺手塞给老人两根青蒜。这些细微处的关照,何尝不是“杀鸡炊黍”在当代生活的生动注解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