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ā rén rú jiè
成语解释:芥:小草。杀人像割草。形容杀人不当一回事
成语出处:清·洪昇《长生殿·剿寇》:“不断征云叆叆,鬼哭神号,到处里染腥风,杀人如芥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坏人等
繁体字形:杀人如芥
英文翻译:Kill like mustard
杀:1.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:杀生。杀敌。杀鸡取卵。杀一儆百。2.战斗,搏斗:杀出重围。3.消减:杀风景。4.药物等刺激身体感觉疼痛:肥皂水杀了眼睛。5.收束:杀价。杀尾。6.勒紧,扣紧:杀车。7.用在动词后,表示程度深:笑杀人。恨杀。
人:1.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:男人。女人。人们。人类。2.每人;一般人:人手一册。人所共知。3.指成年人:长大成人。4.指某种人:工人。军人。主人。介绍人。5.别人:人云亦云。待人诚恳。6.指人的品质、性格或名誉:丢人。这个同志人很好。他人老实。7.指人的身体或意识:这两天人不大舒服。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。8.指人手、人才:人浮于事。我们这里正缺人。9.(Rén)姓。
如:1.适合;依照:如意。如愿。如期。如数。2.如同:爱厂如家。十年如一日。如临大敌。3.及;比得上(只用于否定式,比较得失或高下):我不如他。百闻不如一见。与其那样,不如这样。4.用于比较,表示超过:光景一年强如一年。5.表示举例:唐朝有很多大诗人,如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等。6.到;往:如厕。7.姓。8.如果:如不及早准备,恐临时措手不及。9.古汉语形容词后缀,表示状态:空空如也。侃侃如也。
芥:[jiè]1.〔芥菜〕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,种子黄色,味辛辣,磨成粉末,称“芥末”,作调味品。按用途分为叶用芥菜(如“雪里蕻”);茎用芥菜(如“榨菜”);根用芥菜(如“大头菜”)。2.小草,喻轻微纤细的事物:草芥。纤芥。芥舟。[gài]〔芥菜〕一年生草本植物,芥菜的变种,叶大,表面多皱纹,叶脉显著,可食。亦作“盖菜”。
说到"杀人如芥"这个成语,很多人会联想到古代战场或武侠小说里的场景。比如《三国演义》里描述某位猛将"所过之处,杀人如芥",短短七个字就勾勒出千军万马中取敌首级如探囊取物的气势。不过,这个成语背后其实藏着更深的思考:当人命被比作野草般轻贱时,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价值观?
有人可能会问:"为什么用'芥'这个字来比喻?"其实这里的"芥"指的是田间常见的野草,古时农民锄地时常把杂草连同庄稼一起铲除。将这个动作引申到人命上,恰恰反映了古代某些时期对生命的漠视。就像秦朝修建长城时,"役夫倒毙如芥草"的记载,道尽了工程背后无数生命的消逝。
不过换个角度看,这个成语也见证了文明进程。我在读《史记》时注意到,春秋时期开始出现的"人命关天"思想,与"杀人如芥"形成鲜明对比。就像管仲说的"仓廪实而知礼节",当社会物质丰富后,人们自然会更加重视生命价值。这种转变在成语演化中也能找到痕迹——后来的"爱民如子"等说法,明显带有更温暖的人文色彩。
现代社会虽然不再有真实的战场厮杀,但某些领域仍存在"视人如芥"的隐喻。比如某些企业把员工当"螺丝钉"的做法,或者网络暴力中随意践踏他人尊严的行为。这让我想起庄子说的"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",但人类文明的进步不正是要超越这种自然法则吗?
有朋友曾和我讨论:"这种血腥的成语还有必要存在吗?"我认为保留这些语言化石恰恰重要。它们就像历史的路标,提醒我们曾经走过的弯路。当我们今天使用"杀人如芥"这个词时,多数情况下已转化为形容某种压倒性优势,比如"这家公司在商战中击败对手如芥",这种词义演变本身,就是社会文明提升的生动注脚。
观察当下年轻人的语言习惯,他们会用"虐菜"这样的网络用语来表达类似概念。这种词汇更替既保留了原始意象,又淡化了血腥气息。这种语言的自净能力,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代人对生命价值的普遍尊重。就像最近某部热播剧中说的:"每个生命都是待解的谜题,不该被潦草翻页。"或许这就是文明传承中最珍贵的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