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péng dǎng bǐ zhōu
成语解释:结党营私,排斥异己。
成语出处: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齐策一》:“夫从人朋党比周,莫不以从为可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谓语、补语;指结党营私,排斥异己
繁体字形:朋黨比周
英文翻译:Party contest
朋:1.朋友:良朋。宾朋满座。2.结党:朋比为奸。3.伦比:硕大无朋。4.姓。
党:1.政党。在中国特指中国共产党:党校。入党。2.由私人利害关系结成的小集团:结党营私。3.偏袒:党同伐异。4.旧指亲族:父党。母党。5.古代的乡里组织:乡党。
比:1.比较;较量:比干劲。学先进,比先进。2.能够相比:近邻比亲。坚比金石。演讲不比自言自语。3.比画:连说带比。4.对着;向着:别拿枪比着人,小心走火。5.仿照:比着葫芦画瓢(比喻模仿着做事)。6.比方;比喻:人们常把聪明的人比做诸葛亮。7.两个同类量之间的倍数关系,叫做它们的比,其中一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:这里的小麦年产量和水稻年产量约为一比四。8.表示比赛双方得分的对比:甲队以二比一胜乙队。9.a)“一”加量词在“比”的前后重复,可以表示程度的累进:人民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富裕了。b)比较高下的时候用“比”,表示异同的时候一般用“跟”或“同”。10.姓。11.紧靠;挨着:比肩。鳞次栉比。12.依附;勾结:朋比为奸。13.近来:比来。14.等到:比及。
周:1.周围;圆形的外围:四周。圆周。绕地球一周。2.环绕;绕一圈:周而复始。3.普遍;整个;全:众所周知。周天。周身。4.时间的一轮;特指一个星期:周期。一周。5.完备:招待不周。计划周密。6.接济;救济:周济。周急。7.朝代名。1.(约前1046—前256)。周武王灭商后建立。从周建立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杀,建都镐京(今陕西西安),史称西周。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(今河南洛阳西),到公元前256年被秦所灭,史称东周。东周分为春秋、战国两个时期。2.北朝之一(557—581)。宇文觉灭西魏后建立。建都长安(今陕西西安),国号周,史称北周。为隋所灭。3.五代之一(951—960)。郭威灭后汉后建立。建都汴(今河南开封),国号周,史称后周。为北宋所灭。8.古又同“中(zhōng)”:不周于用(不中用)。
“朋党比周”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,但它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并不远。比如公司里某个小团队为了排挤其他同事,私下达成利益联盟,甚至不惜歪曲事实——这就是典型的“朋党比周”。但问题来了:为什么明明知道这种行为有害,还是有人乐此不疲?
举个具体例子:某部门经理为了巩固自己的话语权,悄悄拉拢几个下属形成“嫡系”,对外隐瞒关键信息,甚至故意给其他组员设置障碍。这种情况下,“朋党比周”就成了权力游戏的工具。不过,这样的做法真的能长久吗?答案显然是否定的。因为当团队分裂成多个利益集团时,整体效率必然大打折扣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和普通的团队合作有什么区别?关键在于目的和手段。健康的合作是公开透明的,而“朋党比周”往往伴随着信息封锁、资源垄断。比如历史上唐朝的“牛李党争”,两派官员只顾打压对手,完全无视国家利益,最终加速了王朝衰落。
个人认为,这种现象的本质是短期利益与长期价值的冲突。我曾见过一个创业团队,初期大家齐心协力,但拿到融资后反而开始搞派系斗争,结果项目半年就黄了。这提醒我们:任何组织都要警惕“为小圈子服务”的思维,真正的竞争力永远来自开放和包容。
如何避免陷入这种困局?不妨试试“阳光法则”。比如学校班级评选班干部时,如果候选人公开竞选纲领、接受全体同学监督,搞小团体的空间就会被压缩。毕竟,当规则足够透明时,“拉帮结派”的成本就会变得很高。
说到底,“朋党比周”就像人际关系中的慢性毒药。它可能带来一时的便利,但最终会破坏信任基础。与其费心经营小团体,不如把精力放在提升自身能力和建立健康的人际网络上。毕竟,真正稳固的关系不需要靠利益捆绑来维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