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gēng xìng gǎi wù
成语解释:指王朝更迭,改正朔,易服色。
成语出处:《国语 周语中》:“叔父若能光裕大德,更姓改物,以创制天下,自显庸也。”韦昭注:“更姓,易姓也。改物,改正朔、易服色也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指政权更替
繁体字形:更姓改物
英文翻译:Change one's family name and change one's property
更:[gēng]1.改变;改换:更改。更换。2.经历:少(shào)不更事(年纪轻,没有经历过什么事)。3.旧时夜间计时的单位。一夜分为五更,每更约两小时:三更半夜。[gèng]1.副词。2.更加;越发:更好地为人民服务。3.再:更上一层楼。
姓:1.表明家族的字:姓名。贵姓。2.姓是…;以…为姓:你姓什么?。他姓张,不姓王。3.姓。
改:1.改变;更改:改口。改名。改朝换代。几年之间,家乡完全改了样子了。2.修改:改文章。这扇门太大,得往小里改一改。3.改正:改邪归正。有错误一定要改。4.姓。
物:1.东西;事物:动物。货物。物质。物尽其用。2.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:物议。待人接物。3.内容;实质:言之有物。空洞无物。4.姓。
成语"更姓改物"听起来是不是像要改户口本和装修房子?其实它原本特指改朝换代的大事。比如商朝变周朝,不仅皇帝换了姓氏,连祭祀的礼器、衣服的颜色都要跟着变,相当于古代版的"系统重装"。
有人问:"这成语只能用在历史课本里吗?"当然不是!你看现在互联网公司转型,把用了二十年的品牌名和logo全换了,这就是现代版的"更姓改物"。就像某知名手机品牌从"卖硬件"变成"做生态",连公司门口的雕塑都从手机模型换成了抽象艺术。
更接地气的例子在菜市场也能找到。王大叔的包子铺去年改成"轻食工坊",不仅招牌从红底黄字变成莫兰迪色,连肉包子都升级成植物蛋白馅。虽然街坊们嘀咕"这不就是素包子嘛",但外卖订单确实翻了三倍——有时候改变外在形式,真能打开新市场。
我发现很多人害怕"更姓改物",觉得是伤筋动骨的大手术。其实就像手机系统更新,表面看只是图标变圆角,底层却在优化运行效率。去年帮朋友书店做改造,保留老书架但增加电子阅读区,既没丢掉书香底蕴,又多了年轻客群,这种"旧瓶装新酒"的智慧特别实用。
有个有趣现象:那些存活百年的老字号,反而最懂"更姓改物"。某白酒品牌最近推出气泡酒,包装像香水瓶,广告语写着"给父辈的微醺,给我们的碰杯"。这波操作既守住传统工艺的根,又长出时尚潮流的枝,比盲目跟风有看头得多。
说到底,与其把"更姓改物"看作颠覆,不如理解为顺势而为的进化。就像春天换下羽绒服不是否定冬天的存在,而是准备迎接新的温度。当我们在工作中尝试新工具,在生活中培养新爱好,这些细微的改变都在实践着成语的现代启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