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ǔ zhōng zòu yǎ
成语解释:乐曲到终结处奏出了典雅纯正的乐音。后比喻文章或艺术表演在结尾处特别精采。也比喻结局很好。
成语出处: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论》:“扬雄以为靡丽之赋,劝百而风一,犹聘郑卫之声,曲终而奏雅,不已亏乎?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紧缩式;作宾语、宾语;含褒义
繁体字形:麯終奏雅
英文翻译:particularly brilliant in the ending
曲:[qǔ]1.一种韵文形式,出现于南宋和金代,盛行于元代,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,句法较词更为灵活,多用口语,用韵也更接近口语。一支曲可以单唱,几支曲可以合成一套,也可以用几套曲子写成戏曲。2.(曲儿)歌曲:曲调。戏曲。小曲儿。高歌一曲。3.歌谱:《义勇军进行曲》是聂耳作的曲。[qū]1.弯曲(跟“直”相对):曲线。曲尺。弯腰曲背。山回水曲。曲径通幽。2.使弯曲:曲肱而枕(肱:胳膊)。曲突徙薪。3.弯曲的地方:河曲。4.不公正;无理:是非曲直。5.姓。6.用曲霉和它的培养基(多为麦子、麸皮、大豆的混合物)制成的块状物,用来酿酒或制酱。
终:1.最后;末了(跟“始”相对):终点。告终。自始至终。2.指人死:临终(人将要死)。3.终归;到底:终将见效。终必成功。4.自始至终的整段时间:终日。终年。终生。终身。5.姓。
奏:1.演奏:独奏。合奏。伴奏。奏国歌。2.发生;取得(功效等):奏效。大奏奇功。3.臣子对帝王陈述意见或说明事情:启奏。奏议。奏上一本。4.姓。
雅:[yǎ]1.合乎规范的:雅正。2.高尚;不粗俗:文雅。雅致。雅座。3.西周朝廷上的乐歌,《诗经》中诗篇的一类。4.敬辞,用于称对方的情意、举动:雅意。雅教。5.姓。6.交情:无一日之雅。7.平素:雅善鼓琴。8.很;极:雅以为美。[yā]同“鸦”。
“曲终奏雅”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,但实际生活中类似的场景可不少见。比如朋友聚会上,有人从头到尾默默坐在角落,直到最后突然拿出亲手做的蛋糕,全场惊呼“原来你才是隐藏的高手”,这就是典型的“曲终奏雅”——用最后的高光时刻盖过前期的平淡。
举个例子:某公司开产品发布会,前半小时都在讲技术参数,观众昏昏欲睡。结果压轴环节突然宣布“所有用户免费升级AI功能”,现场瞬间沸腾。这种“憋大招”的策略,本质上就是利用结尾的惊喜让人忘记过程的枯燥。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非要等到最后才亮底牌?其实这和心理学中的“峰终定律”有关——人们对一件事的记忆,往往由最高潮和结尾决定。就像吃火锅,哪怕中间被辣得冒汗,最后那口冰镇酸梅汤的清爽感,就能重新定义整个体验。
不过我个人觉得,这种手法像把双刃剑。去年参加创业比赛,有个团队路演时把核心商业模式藏在PPT最后一页,结果评委在前半段就失去了耐心。这说明“曲终奏雅”需要精准的节奏把控,就像电视剧的大结局,既要出人意料,又要让人觉得合情合理。
生活中更接地气的例子是写情书。有人开头写“今天天气不错”,中间絮叨食堂饭菜,结尾突然来句“所以你要不要和我共度余生?”这种反差萌虽然可能奏效,但风险在于对方可能根本撑不到看结尾。这提醒我们:前戏铺垫不足,高潮可能变成哑炮。
当代职场里,很多工作汇报其实暗含“曲终奏雅”的智慧。新人做年终总结时,如果把攻克技术难关的过程放在最后,配合可视化数据,往往比平铺直叙更有记忆点。不过要注意别让“雅”变成“突兀”,就像好电影不会在结尾强行反转,而是早有草蛇灰线的铺垫。
说到底,这个成语教我们把握关键时刻的分量。就像古人宴席上,主菜总是最后登场,但若前菜太难吃,宾客可能早已离席。如何在持续输出价值的基础上制造惊艳感,才是现代版“曲终奏雅”的真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