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ì gǔ fēi jīn
成语解释:是:认为对;非:认为不对,不以为然。指不加分析地肯定古代的,否认现代的。
成语出处:东汉 班固《汉书 元帝纪》:“且儒雅不达时宜,好是古非今,使人眩于名实,不知所守,何足委任!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指保守复古
繁体字形:是古非今
英文翻译:denounce the present and praise antiquity
是:1.对;正确(跟“非”相对):一无是处。自以为是。实事求是。你说得极是。应当早做准备才是。2.认为正确:是古非今。深是其言。3.表示答应的词:是,我知道。是,我就去。4.姓。5.指示代词。这;这个:如是。由是可知。是可忍,孰不可忍?。是日天气晴朗。6.联系两种事物,表明两者同一或后者说明前者的种类、属性:《阿Q正传》的作者是鲁迅。节约是不浪费的意思。7.与“的”字配合使用,有分类的作用:这张桌子是石头的。那瓶墨水是红的。我是来看他的。8.联系两种事物,表示陈述的对象属于“是”后面所说的情况:他是一片好心。咱们是好汉一言,快马一鞭。院子里是冬天,屋子里是春天。9.表示存在,主语通常是表处所的词语,“是”后面表示存在的事物:村子前面是一片水田。他跑得满身是汗。10.“是”前后用相同的名词或动词,连用两个这样的格式,表示所说的几桩事物互不相干,不能混淆:去年是去年,今年是今年,你当年年一个样哪!。说是说,做是做,有意见也不能耽误干活儿。11.在上半句里“是”前后用相同的名词、形容词或动词,表示让步,含有“虽然”的意思:诗是好诗,就是长了点。东西旧是旧,可是还能用。我去是去,可是不在那儿吃饭。12.用在句首,加重语气:是谁告诉你的?。是国防战士,日日夜夜保卫着祖国,咱们才能过幸福的日子。13.用在名词前面,含有“凡是”的意思:是有利于群众的事情他都肯干。14.用在名词前面,含有“适合”的意思:他想的很是路。这场雨下的是时候。东西放的都挺是地方。15.用在选择问句、是非问句或反问句里:你是吃米饭是吃面?。他不是走了吗?。你是累了不是?⑾(必须重读)表示坚决肯定,含有“的确、实在”的意思:我打听清楚了,他那天是没去。这本书是好,你可以看看。
古:1.古代(跟“今”相对):远古。厚今薄古。2.经历多年的:古画。古城。这座庙古得很。3.具有古代风格的:古拙。古朴。4.真挚纯朴:人心不古。5.古体诗:五古。七古。6.姓。
非:1.错误(跟“是”相对):是非。习非成是。痛改前非。2.不合于:非法。非礼。非分(fèn)。3.不以为然;反对;责备:非难。非议。无可厚非。4.不是:答非所问。此情此景非笔墨所能形容。5.前缀。用在一些名词性成分的前面,表示不属于某种范围:非金属。非晶体。非司机。6.不:非同小可。非同寻常。7.跟“不”呼应,表示必须:要想做出成绩,非下苦功不可。8.一定要;偏偏:不行,我非去!9.不好;糟:景况日非。10.指非洲。
今:1.现在;现代(跟“古”相对):当今。今人。厚今薄古。古为今用。2.当前的(年、天及其部分):今天。今晨。今春。3.指示代词。此;这:今番。今次。4.姓。
“是古非今”这个词儿,听起来像是从历史书里蹦出来的,但它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很近。举个例子,张大爷总爱念叨:“现在年轻人用手机买菜,哪像我们当年挑着扁担赶集,那才叫生活!”这话表面在夸过去,实际暗戳戳地嫌弃现代生活方式。这时候隔壁李婶就会怼回去:“您那会儿走五里地买块豆腐,现在手机点两下肉菜都上门,这不叫进步?”
为什么总有人觉得“古”比“今”好?心理学有个概念叫“玫瑰色滤镜”——人对过去的记忆会不自觉地美化。就像我们想起童年总感觉阳光特别暖,其实当时可能正为写不出作业哭鼻子。这种心理投射到社会层面,就容易把古代想象成“路不拾遗”的桃花源,却选择性忘记古人也要面对天灾、疾病这些现实难题。
最近听了个有意思的对比:私塾先生拿着戒尺教《三字经》的画面,常被形容成“传统文化的精髓”。但细想就会发现,古代能读书的只是少数富家子弟,而今天义务教育让农民工孩子也能在多媒体教室学编程。与其争论古今孰优孰劣,不如像吃火锅那样——铜锅炭火有烟火气,电磁炉能精准控温,各有各的妙处。
说到这儿想起个真实案例。去年故宫数字化展览引发热议,有人痛心疾首说“文物就该锁在玻璃柜里供着”。但数据显示,线上展览让偏远山区的参观量涨了八倍。有个藏族小姑娘留言:“原来皇帝家的钟表会唱歌,我阿妈说等存够钱就带我去看真的。”技术或许会改变体验形式,但文化传承的火焰反而烧得更旺了。
我个人挺欣赏钱钟书先生的态度,他说读史要“照着水银灯下的解剖”,既要看到青铜器的斑驳绿锈,也要看清上面附着的血汗。现代社会的便利性确实让我们失去了些仪式感,但别忘了现在小学生都能通过VR亲眼看见敦煌壁画,这在三十年前可是专家学者才有的待遇。
最近在社区做志愿者时发现,那些总说“老手艺要失传”的大爷,看到年轻人用3D打印复原破损的窗花雕饰,眼睛都会发亮。有个小伙子把祖传的锔瓷手艺拍成短视频,现在带着二十个徒弟,还把修复过程做成了解压直播。你看,传统和现代碰撞出的火花,有时比单方面的赞美或批判更有生命力。
说到底,每个时代都在解答自己的考题。与其纠结“是古非今”或“是今非古”,不如学学苏轼“回首向来萧瑟处,归去,也无风雨也无晴”的豁达。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,我们既要小心别被怀旧情绪绊住脚,也要警惕在科技狂奔中丢了魂。就像吃麻辣烫,红油锅底是老味道,但配上肥牛卷和芝士年糕,说不定能闯出新天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