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chūn fēng hé qì
成语解释:春天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。比喻对人态度和蔼可亲。
成语出处:明·无名氏《四马投唐》第二折:“既唐公不念前分仇,你放些个春风和气将他来待,免得咱一度可喜两度丑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指人的态度
繁体字形:萅風咊氣
英文翻译:courteous and accessible
春:1.春季:春景。温暖如春。2.指一年的时间:一卧东山三十春。3.指男女情欲:怀春。春心。4.比喻生机:妙手回春。5.姓。
风:[fēng]1.空气流动的现象。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:风向。风速。风级。风险。风波(喻纠纷或乱子)。风雨如磐(a.指风雨不断,天色黑暗,给人以重压的感觉;b.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)。风花雪月(喻堆砌词藻,内容贫乏的的诗文)。2.像风那样迅速、普遍的:风潮。风靡一时。风驰电掣。3.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、习俗:风气。风习。风物(某地特有的景物)。风尚(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)。4.消息,传闻:风传(chuán)(传闻)。闻风而动。5.表现在外的景象、态度、举止:风景。风度。风格(a.气度,作风;b.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、艺术特色)。风骨(a.刚强的气概;b.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)。风致。风采(a.人美好的礼仪举止,亦作“丰采”;b.文采;c.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)。风骚(a.指举止轻佻,如“卖弄风风”,一般指妇女;b.中国的《诗经》和《楚辞》的并称)。6.指民歌、歌谣:国风(《诗经》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)。采风。7.中医学指某些疾病:风瘫。风湿。8.姓。[fěng]古同“讽”,讽刺。
和:[hé]1.平和;和缓:温和。柔和。和颜悦色。2.和谐;和睦:和衷共济。弟兄不和。3.结束战争或争执:讲和。媾和。军阀之间一会儿打,一会儿和,弄得百姓不得安生。4.(下棋或赛球)不分胜负:和棋。和局。末了一盘和了。5.姓。6.连带:和盘托出。和衣而卧(不脱衣服睡觉)。7.引进相关或比较的对象:他和大家讲他过去的经历。柜台正和我一样高。8.表示联合;跟;与:工人和农民都是国家的主人。9.加法运算中,一个数加上另一个数所得的数,如6+4=10中,10是和。也叫和数。10.指日本:和服。[hè]1.和谐地跟着唱:曲高和寡。一唱百和。2.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做诗词:奉和一首。[huò]1.粉状或粒状物掺和在一起,或加水搅拌使成较稀的东西:和药。藕粉里和点儿糖。2.用于洗东西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:衣裳已经洗了三和。二和药。[huó]在粉状物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黏性:和面。和泥。和点儿水泥把窟窿堵上。[hú]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,取得胜利。
气:1.没有一定的形状、体积,能自由散布的物体:气体。2.呼吸:没气了。气厥。气促。气息。一气呵成。3.自然界寒、暧、阴、晴等现象:气候。气温。气象。4.鼻子闻到的味:气味。臭气。5.人的精神状态:气概。气节。气魄。气派。气馁。6.怒,或使人发怒:不要气我了。气恼。气盛(shèng)。忍气吞声。7.欺压:受气。8.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:气功。气血。气虚。9.中医指某种症象:痰气。湿气。10.景象:和气。气氛。气韵(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)。
哎,你别说,"春风和气"这成语还真是自带画面感!举个例子哈——同事小王面对客户投诉时,那叫一个春风和气,三言两语就把剑拔弩张的气氛化解了。这故事告诉我们,好态度真是职场必杀技。
等等,这成语只能用在正式场合吗?非也非也!昨天瞧见楼下张大爷浇花,哼着小曲儿跟月季说话那模样,简直比春风还和煦。所以说嘛,只要带着温暖善意,甭管是商务谈判还是生活琐事,都能用得上这个成语。
说实在的,现在社会节奏这么快,保持春风和气反倒成了稀缺品。上周在便利店,就见到个年轻人因为排队问题差点发火,收银大姐一句"天儿这么热,咱都消消气"瞬间破冰。这让我琢磨啊,成语背后的处世智慧,搁哪儿都不过时。
您可能会问,这跟"和颜悦色"有啥区别?嘿,问得好!春风和气更强调由内而外散发的温暖气场,就像开春第一阵暖风,不光脸上带笑,整个人的精气神都透着暖意。这点细微差别,用起来可得品着劲儿。
要我说,这个成语最妙在它自带行动指南。上周团建时,组长把最难搞的客户分配给新人,还拍着肩膀说"你就春风和气地聊"。结果新人不仅完成任务,还意外收获了客户资源。看吧,这成语不仅是形容词,更是方法论。
最后唠句掏心窝的话,现在短视频刷得人浮躁,能保持春风和气反倒成了竞争力。前些天看见外卖小哥和保安拌嘴,旁边大妈插了句"都消停会儿,春风和气多好",两边立马熄火。您瞧,这成语的力量,可比讲大道理管用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