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chūn qiū zé bèi xián zhě
成语解释:春秋:孔子修订《春秋》书;贤者:指才德兼备的人。指《春秋》书对贤者常常责备,严格要求
成语出处:《新唐书·太宗纪赞》:“然《春秋》书中,常责备贤者,是以后世君子之欲成人之美者,莫不叹息于斯焉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批评
繁体字形:萅秌責備賢者
英文翻译: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blames the sage
春:1.春季:春景。温暖如春。2.指一年的时间:一卧东山三十春。3.指男女情欲:怀春。春心。4.比喻生机:妙手回春。5.姓。
秋:1.秋季:深秋。秋风。秋雨。秋高气爽。2.庄稼成熟或成熟时节:麦秋。大秋。3.指一年的时间:千秋万岁。一日不见,如隔三秋。4.指某个时期(多指不好的):多事之秋。危急存亡之秋。5.姓。6.见〖秋千〗。
责:[zé]1.责任,分(fèn)内应做的事:责任。尽责。负责。职责。专责。责无旁贷。2.要求:责求。责令。责成。3.指摘过失:求全责备。责怪。斥责。责罚。谴责。4.质问,诘(jié)问:责问。责难。责让。5.旧指为了惩罚而打:鞭责。杖责。[zhài]古同“债”。
备:1.具备;具有:德才兼备。2.准备:备用。备足原料。备而不用。3.防备:防旱备荒。攻其不备。以备不时之需。4.设备(包括人力物力):军备。装备。5.表示完全:艰苦备尝。关怀备至。备受欢迎。6.姓。
贤:1.有德行的;有才能的:贤明。贤达。贤良。2.有德行的人;有才能的人:圣贤。选贤举能。任人唯贤。3.敬辞,用于平辈或晚辈:贤弟。贤侄。4.姓。
者:1.用在形容词、动词或形容词性词组、动词性词组后面,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:强者。老者。作者。读者。胜利者。未渡者。卖柑者。符合标准者。2.用在某某工作、某某主义后面,表示从事某项工作或信仰某个主义的人:文艺工作者。共产主义者。3.用在“二、三”等数词和“前、后”等方位词后面,指上文所说的事物:前者。后者。二者必居其一。两者缺一不可。4.用在词、词组、分句后面表示停顿:风者,空气流动而成。5.用在句尾表示希望或命令的语气(多见于早期白话):路上小心在意者!6.姓。7.指示代词。义同“这”(多见于早期白话):者番。者边。
哎哟喂,今天咱们来唠唠这个"春秋责备贤者"的成语哈。您可别被文绉绉的说法唬住,说白了就是"能者多劳还得多挨批"。举个栗子,老张明明是部门里干活最麻利的,结果老板总拿他当标杆:"老张啊,你这方案虽好,但还能不能加点创新?"您说这算不算典型的"贤者背锅"?
等等,为啥大伙总爱盯着贤能的人挑刺儿呢?这事儿得掰开揉碎了看。您瞅瞅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,六出祁山累成狗,刘禅还整天催着要速战速决。这不正应了那句"能扛事儿就得扛骂声"?说到底啊,社会对优秀人才的期待值天然就高,就像咱期待学霸必须考满分似的。
不过话又说回来,这种高标准到底合不合理呢?咱拿现代职场打个比方。小王连续三个月业绩夺冠,结果季度评审会上,领导反而重点批评他客户维护不够细致。您说这事憋屈不?但转念想想,领导这是把他当潜力股在打磨呢。就跟雕玉师傅专挑好料子下狠刀一个理儿,您说是吧?
依我看呐,这现象背后藏着个积极信号。您还记得小时候班主任总盯着尖子生改错题吗?其实啊,社会资源有限,大家自然更愿意把成长机会留给值得培养的人。就像咱种地肯定先给壮苗施肥,总不能指望病秧子突然逆袭对吧?
最后跟大伙儿唠句掏心窝的话。下次要是被"春秋责备"了,不妨偷着乐——这说明在别人眼里您算个人物!您看那庙里的菩萨,香火越旺挨的跪拜越多。咱们普通人呐,与其抱怨"枪打出头鸟",不如把批评当免费升级大礼包,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