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míng
  • chǐ
  • jiào
  • zhà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míng chǐ jiào zhàn

成语解释:教导士兵作战,使他们知道退缩就是耻辱,因而能够奋勇向前,杀敌取胜。

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二十二年》:“明耻教战,求杀敌也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连动式;作谓语;用于带兵等方面

繁体字形:明恥教戰

英文翻译:train people for recovery of lost territory

明耻教战的意思

明:1.明亮(跟“暗”相对):明月。天明。灯火通明。2.明白;清楚:问明。讲明。分明。去向不明。3.公开;显露在外;不隐蔽(跟“暗”相对):明说。明令。明沟。明枪易躲,暗箭难防。4.眼力好;眼光正确;对事物现象看得清:聪明。英明。精明强干。耳聪目明。眼明手快。5.光明:弃暗投明。明人不做暗事。6.视觉:双目失明。7.懂得;了解:深明大义。不明利害。8.表明;显示:开宗明义。赋诗明志。9.明明:你明知道他不会,干吗还要为难他呀?10.次于今年、今天的:明天。明晨。明年。明春。11.朝代,公元1368—1644,朱元璋所建。先定都南京,永乐年间迁都北京。12.姓。

耻:1.羞愧;羞愧的事:可耻。奇耻大辱。2.认为羞辱:不耻下问。

教:[jiào]1.教导;教育:管教。请教。受教。因材施教。2.宗教:佛教。伊斯兰教。信教。在教。3.姓。4.使;令;让:教他无计可施。教我十分为难。[jiāo]把知识或技能传给人:教唱歌。教小孩儿识字。师傅把技术教给徒弟。

战:1.战争;战斗:宣战。停战。持久战。商战。2.进行战争或战斗:战胜。百战百胜。愈战愈勇。3.姓。4.发抖:寒战。打战。胆战心惊。

成语评论

明耻教战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?其实它背后藏着深刻的智慧。举个生活中的例子——假设一个团队因为粗心导致项目失败,负责人公开承认错误时说:“这次失败暴露了我们的短板,但知耻而后勇,接下来咱们重新梳理流程,下次一定打翻身仗!”这算不算“明耻教战”呢?

为什么用“羞耻感”来激励团队?其实这里的“耻”不是要让人难堪,而是像镜子一样照出问题。就像运动员反复观看失误录像,教练会说:“上次起跑慢了0.2秒,这次咱们把反应训练加三组。”这种直面短板的勇气,反而能激发突破自我的动力。

有人担心这种方式会打击积极性,但关键要看如何操作。某科技公司曾将失败项目的案例做成内部教材,工程师老张分享道:“刚开始觉得丢脸,但后来发现这些教训让新人少走弯路,反而成了团队的荣誉勋章。”这或许就是“明耻教战”的高阶用法——把挫折转化为共同成长的养分。

个人认为这个成语特别适合转型期的组织。当市场竞争激烈时,与其遮掩问题,不如像体检一样定期“照照镜子”。比如零售业数字化转型中,某品牌主动公布线上商城用户流失数据,同时推出改进方案,结果老客户回流率提升了40%。这种坦诚的态度反而赢得了信任。

下次遇到挑战时,不妨试试换个角度:把“我们不行”变成“我们要改进什么”。就像农民播种前会先翻整土地,暂时的“揭短”其实是在为丰收做准备。毕竟,真正的强者不是永不犯错,而是懂得在反思中把绊脚石变成垫脚石。

明耻教战的造句

  1. 造句 在这种情况下,《大公报》确立了“明耻教战”的编辑方针,点名由王芸生编写中日关系史料。
  2. 造句 “明耻教战”、崇尚军功,是历代边关将士的追求;横扫敌患、靖定边尘,是历代边关将士的抱负。
  3. 造句 中国古代武德教育强调“明耻教战”,就是要激发军人崇尚荣誉、贞守气节、不辱人格、奋发进取、创建功勋的动力,成就军旅人生的不朽、军人价值的升华。
  4. 造句 1931年“九·一八”事变后,《大公报》确立“明耻教战”的编辑方针,派王芸生协助汪松年研究中日关系史,后汪因年老,便由王芸生独自完成。
  5. 造句 中日问题非一朝一日所致,而双方力量悬殊,不应仓卒开启战端,主要任务是对国人进行“明耻教战”宣传。
  6. 造句 所谓“教戒”,主要是“明礼”、“励义”、“知耻”,也就是“明耻教战”。
  7. 造句 日本人认为汉唐两代是中华文明的辉煌期,其成功经验很多,但对日本适用的最根本的就是"以诚立国,明耻教战"。

"明耻教战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