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míng
  • shěn
  • lì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míng fǎ shěn lìng

成语解释:审:谨慎。申明法令,使人人遵守,谨慎发布命令,避免出现差错。

成语出处:《尉缭子·战威》:“明法审令,不卜筮而事吉;贵功养劳,不祷祠而得福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
繁体字形:明灋審令

英文翻译:Judicial order

明法审令的意思

明:1.明亮(跟“暗”相对):明月。天明。灯火通明。2.明白;清楚:问明。讲明。分明。去向不明。3.公开;显露在外;不隐蔽(跟“暗”相对):明说。明令。明沟。明枪易躲,暗箭难防。4.眼力好;眼光正确;对事物现象看得清:聪明。英明。精明强干。耳聪目明。眼明手快。5.光明:弃暗投明。明人不做暗事。6.视觉:双目失明。7.懂得;了解:深明大义。不明利害。8.表明;显示:开宗明义。赋诗明志。9.明明:你明知道他不会,干吗还要为难他呀?10.次于今年、今天的:明天。明晨。明年。明春。11.朝代,公元1368—1644,朱元璋所建。先定都南京,永乐年间迁都北京。12.姓。

法:1.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,由国家制定或认可,受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的总称,包括法律、法令、条例、命令、决定等:合法。犯法。变法。军法。婚姻法。绳之以法。依法治国。2.方法;方式:办法。用法。土法。加法。这件事没法儿办。3.标准;模范;可以仿效的:法帖。法书。取法乎上。4.仿效;效法:师法。法其遗志。5.佛教的道理:佛法。现身说法。6.法术:作法。斗(dòu)法。7.姓。8.指法国:法语。法文。9.法拉的简称。一个电容器,充以1库电量时,电势升高1伏,电容就是1法。

审:1.详细;周密:详审。审慎。2.审查:审稿。审核。3.审问;讯问处理案件:审讯。审判。4.知道:未审近况如何?5.文言副词。的确;果然:审如其言。

令:[lìng]1.命令。2.使得:令人兴奋。3.美好:令名。4.敬辞。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:令兄(称对方的哥哥)。5.时节:冬令。6.古代官名:县令。7.古又同“鸰(líng)”。[líng]1.〔令狐〕2.古地名。在今山西临猗一带。3.复姓。[lǐng]量词。原张的纸五百张为一令。

成语评论

明法审令”这个成语,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,但说白了,就是强调制定明确的规则,并且认真执行。比如古代帝王想治理国家,光喊口号可不行,得把法律写清楚,让老百姓知道什么能做、什么不能做,官员也得按规矩办事,不能乱来。这时候可能有人问:“道理都懂,但具体怎么做呢?”

举个例子,战国时期商鞅变法,他直接在城门口立了根木头,说“谁能把木头搬到北门,赏十金”。老百姓一开始不信,觉得太简单了,直到有人试着搬了,真拿到了钱。这就是用“明法”建立信任,再用“审令”落实承诺。核心问题来了:为什么规则明确比规则本身更重要?答案很简单——模糊的规则等于没有规则,人们只有清楚边界,才能主动遵守。

再举个现代例子。一家创业公司刚起步时,老板拍脑袋定目标,员工天天加班却不知道优先级,结果团队越忙越乱。后来公司引入OKR制度,明确季度目标(明法),每周复盘进度(审令),效率直接翻倍。这里能看到,“明法审令”不是死板,而是用清晰的框架释放生产力。有人可能会质疑:“规则太多会不会限制创新?”其实恰恰相反,明确的底线反而能让创新更聚焦。

个人认为,这个成语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点是“动态调整”。比如交通法规,如果几十年不更新,面对无人机、自动驾驶这些新事物就会失灵。所以“审令”不仅是执行,还要定期审视规则是否合理。就像玩桌游,如果发现某个规则导致游戏卡死,主持人一定会当场修改,而不是硬着头皮玩下去。

最后想说,“明法审令”在今天的意义远超古代。小到家庭定规矩让孩子养成习惯,大到国家用反垄断法规范市场,本质都是通过“定规则+抓落实”来减少内耗。与其抱怨问题,不如先看看:我们是否把规则说清楚了?执行时有没有打折扣?这两个问题解决了,大多数矛盾其实已经化解了一半。

"明法审令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