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míng qiāng àn jiàn
成语解释:比喻种种公开和隐蔽的攻击、伤害。
成语出处:元 无名氏《独角牛》:“孩儿也,一了说明枪好躲,暗箭难防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主语、宾语;含贬义
繁体字形:明槍暗箭
英文翻译:attack by overt and covert means
明:1.明亮(跟“暗”相对):明月。天明。灯火通明。2.明白;清楚:问明。讲明。分明。去向不明。3.公开;显露在外;不隐蔽(跟“暗”相对):明说。明令。明沟。明枪易躲,暗箭难防。4.眼力好;眼光正确;对事物现象看得清:聪明。英明。精明强干。耳聪目明。眼明手快。5.光明:弃暗投明。明人不做暗事。6.视觉:双目失明。7.懂得;了解:深明大义。不明利害。8.表明;显示:开宗明义。赋诗明志。9.明明:你明知道他不会,干吗还要为难他呀?10.次于今年、今天的:明天。明晨。明年。明春。11.朝代,公元1368—1644,朱元璋所建。先定都南京,永乐年间迁都北京。12.姓。
枪:1.长杆上装有金属尖头的冷兵器:红缨枪。标枪。2.通常指口径在20毫米以下,利用火药气体压力抛射弹头的武器。如手枪、步枪、冲锋枪、机关枪和具有特种用途的专用枪。3.形状像枪的器具:焊枪。4.枪替,考试时替别人作文章或答题。
暗:1.光线不足;黑暗(跟“明”相对,下同):太阳落山了,天色渐渐暗下来。2.隐藏不露的;秘密的:暗号。明人不做暗事。3.糊涂;不明白:暗昧。兼听则明,偏信则暗。4.(颜色)浓重,不鲜明:暗紫。暗绿。
箭:1.古代兵器,长约二三尺的细杆装上尖头,杆的末梢附有羽毛,搭在弓弩上发射。现代射箭运动用的箭一般用钢、铝合金、塑料等制成。2.指箭能射到的距离:一箭之遥。半箭多路。
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?工作中有人当面批评你的方案不专业,转头又发现同事在茶水间悄悄传播你的负面消息?这种"明枪易躲,暗箭难防"的处境,正是成语"明枪暗箭"最鲜活的写照。
比如某科技公司产品发布会上,项目经理王明正在讲解新功能,市场部李强突然举手:"这个交互设计不符合用户体验标准"。会后王明却发现,李强在匿名论坛发帖质疑他的专业资质,这种当面质疑与背后中伤并存的状况,完美诠释了"明枪暗箭"的双重伤害。
为何明处的攻击往往不如暗处的伤人?其实公开的批评留有辩解余地,就像篮球场上看得见的防守动作,运动员可以预判闪避。而暗箭如同更衣室里的流言,当负面评价脱离事实依据,在私密空间传播发酵时,往往会产生核裂变般的破坏力。
观察职场生态会发现,越是强调表面和谐的组织,暗箭的杀伤半径越大。某互联网公司推行"零负面反馈"文化后,员工意见箱投诉量反而激增三倍——当明处的表达渠道受阻,暗处的攻击就会像地下河般悄然涌动。
我认为应对明枪暗箭的关键在于建立透明的沟通机制。就像小区物业公示维修基金使用明细,谣言自然失去滋生土壤。某创业公司实施"透明周会"制度后,同事间猜忌减少四成,因为阳光是最好的杀毒剂。
面对复合型攻击,不妨借鉴太极推手的智慧:对明处的批评虚心接纳,对暗处的流言亮出事实。就像厨师处理明火与暗火,既要控制灶台火焰,也要留意烤箱余温。当你能区分建设性意见与恶意中伤,就能在职场丛林中找到安全路径。
最后想起老家茶山的生态:茶树需要阳光也需要荫蔽。完全暴露会晒伤嫩芽,过度阴暗又滋生霉菌。人际交往亦是如此,保持适度的透明度与私密空间,或许才是抵御明枪暗箭的最佳屏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