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míng hūn zhèng pèi
成语解释:指经过正式手续的婚姻,现指符合婚姻法规定的合法婚姻
成语出处:元 杨显之《潇湘雨》第四折:“你小姐元是我崔文远明婚正配许与侄儿崔通的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指合法婚姻
繁体字形:明婚正配
英文翻译:A perfect match
明:1.明亮(跟“暗”相对):明月。天明。灯火通明。2.明白;清楚:问明。讲明。分明。去向不明。3.公开;显露在外;不隐蔽(跟“暗”相对):明说。明令。明沟。明枪易躲,暗箭难防。4.眼力好;眼光正确;对事物现象看得清:聪明。英明。精明强干。耳聪目明。眼明手快。5.光明:弃暗投明。明人不做暗事。6.视觉:双目失明。7.懂得;了解:深明大义。不明利害。8.表明;显示:开宗明义。赋诗明志。9.明明:你明知道他不会,干吗还要为难他呀?10.次于今年、今天的:明天。明晨。明年。明春。11.朝代,公元1368—1644,朱元璋所建。先定都南京,永乐年间迁都北京。12.姓。
婚:1.男女经过合法手续结为夫妻:未婚。2.婚姻:结婚。
正:[zhèng]1.垂直或符合标准方向(跟“歪”相对):正南。正前方。前后对正。这幅画挂得不正。2.位置在中间(跟“侧、偏”相对):正房。正院儿。3.用于时间,指正在那一点上或在那一段的正中:正午。4.正面(跟“反”相对):这张纸正反都很光洁。5.正直:正派。公正。方正。心术不正。6.正当:正路。正理。钱的来路不正。7.(色、味)纯正:正红。正黄。颜色不正。味道不正。8.合乎法度;端正:正楷。正体。9.属性词。基本的;主要的(区别于“副”):正文。正编。正本。正副主任。10.姓。[zhēng]正月:新正。
配:1.两性结合:婚配。配种。2.用适当的比例加以调和:配药。3.有计划地分派:分配。4.把缺少的补足:配零件。5.衬托;陪衬:配角。红花配绿叶。6.够格;相称:我的字不配用好纸。打扮要跟年龄、身份相配。7.古指流刑;充军:发配。
“明婚正配”这个词,乍一听像是古代电视剧里的台词,到底啥意思呢?简单来说,它形容婚姻关系光明正大、合乎礼法,比如两人按传统流程提亲、下聘、办酒席,得到家族认可后结为夫妻。举个例子:老李家的闺女和小张自由恋爱,但双方父母坚持要走“三书六礼”的流程,说是“明婚正配才不落人话柄”。
有人可能会问:现代社会都自由恋爱了,这词还有现实意义吗?其实换个角度看,它强调的“公开透明”和“责任担当”依然重要。比如同事小王和女友恋爱三年,特意在领证前约双方父母聚餐,当面说明结婚打算,这种坦诚的态度倒是和“明婚正配”的精神一脉相承。
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还能用在职场比喻里。市场部新来的主管上任后,先把部门架构和权责梳理得清清楚楚,有同事调侃:“您这是搞职场版明婚正配呢?”虽是玩笑话,却点出了规则清晰对团队协作的重要性——婚姻讲究名正言顺,工作同样需要权责分明。
我个人觉得,无论是婚姻还是其他社会关系,“明”与“正”的核心在于消除模糊地带。就像邻居家儿子闪婚被议论纷纷,后来小两口主动在社区活动中心办了个说明会,反而赢得大家祝福。可见当代社会里,“光明正大”的表现形式可以更灵活,但真诚坦荡的内核永远不会过时。
再举个反例:前阵子某网红隐瞒已婚身份炒CP人设,翻车后被网友群嘲“学学明婚正配怎么做人”。这说明大众对关系中的诚信底线始终有期待。用现在年轻人的话说:你可以选择不结婚,但别在关系状态上“开盲盒”。
最后想到个冷知识——古代“明婚正配”其实包含经济考量。下聘礼、备嫁妆不仅是仪式,更是两个家族建立信任的过程。放到今天,婚前财产公证倒有了几分相似:把现实问题摆上台面,反而能为感情保驾护航。这或许印证了那句话:好的规则不是束缚,而是让重要的事变得更庄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