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í lái yùn lái
成语解释:本来处境不利,遇到机会,命运开始好转。同“时来运转”。
成语出处:清 姬文《市声》第十七回:“阿大利时来运来,首先挑着粪担,到租界出粪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指转好
繁体字形:時來運來
英文翻译:get a break
时:1.时间(对空间而言):时空观念。2.时代;时候:古时。唐时。战时。3.时间单位。旧指时辰,现指小时,即一日(一个昼夜)的二十四分之一。4.指规定的时间:按时上班。过时作废。5.季节:四时如春。6.现在的;当时的:时事。时兴。7.时俗;时尚:入时。8.副词。时常:时时。时有错误。9.有时候:时阴时晴。10.时机:不误农时。
来:1.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(跟“去”相对):来往。来宾。来信。从县里来了几个干部。2.(问题、事情等)发生;来到:问题来了。开春以后,农忙来了。3.做某个动作(代替意义更具体的动词):胡来。来一盘棋。来一场篮球比赛。你歇歇,让我来。何必来这一套?4.趋向动词。跟“得”或“不”连用,表示可能或不可能:他们俩很谈得来。这个歌我唱不来。5.用在另一动词前面,表示要做某件事:你来念一遍。大家来想办法。6.用在另一动词或动词结构后面,表示来做某件事:我们贺喜来了。他回家探亲来了。7.用在动词结构(或介词结构)与动词(或动词结构)之间,表示前者是方摘了一个荷叶来当雨伞。你又能用什么理由来说服他呢?8.来着:这话我多会儿说来?9.未来的:来年。来日方长。10.姓。11.诗歌、熟语、叫卖声里用作衬字:正月里来是新春。不愁吃来不愁穿。黑白桑葚来大樱桃。12.用在动词后,表示动作朝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:把锄头拿来。各条战线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。13.用在动词后,表示结果:信笔写来。一觉醒来。说来话长。看来今年超产没有问题。想来你是早有准备的了。
运:1.循序移动:运行。运动。运转(zhuàn)。2.搬送:运输。运载。运营(交通工具的运行和营业)。运力。运销。空运。海运。3.使用:运用。运算。运笔。运筹(制定策略)。4.人的遭遇,亦特指迷信的人所说的遭遇:运气。命运。幸运。国运。5.南北距离:广运百里。6.姓。
来:1.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(跟“去”相对):来往。来宾。来信。从县里来了几个干部。2.(问题、事情等)发生;来到:问题来了。开春以后,农忙来了。3.做某个动作(代替意义更具体的动词):胡来。来一盘棋。来一场篮球比赛。你歇歇,让我来。何必来这一套?4.趋向动词。跟“得”或“不”连用,表示可能或不可能:他们俩很谈得来。这个歌我唱不来。5.用在另一动词前面,表示要做某件事:你来念一遍。大家来想办法。6.用在另一动词或动词结构后面,表示来做某件事:我们贺喜来了。他回家探亲来了。7.用在动词结构(或介词结构)与动词(或动词结构)之间,表示前者是方摘了一个荷叶来当雨伞。你又能用什么理由来说服他呢?8.来着:这话我多会儿说来?9.未来的:来年。来日方长。10.姓。11.诗歌、熟语、叫卖声里用作衬字:正月里来是新春。不愁吃来不愁穿。黑白桑葚来大樱桃。12.用在动词后,表示动作朝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:把锄头拿来。各条战线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。13.用在动词后,表示结果:信笔写来。一觉醒来。说来话长。看来今年超产没有问题。想来你是早有准备的了。
“时来运来”这个成语到底啥意思?简单来说,就是时机到了、运气来了,人生突然像开了加速器。比如隔壁张叔天天研究彩票号码,坚持了三年突然中奖,街坊都说他“时来运来”。但仔细想想,运气爆发前他可是把概率学公式都翻烂了。
有人会问:“机遇来之前怎么知道是时候了?”其实机遇像地铁进站,在隧道里轰隆隆响的时候,已经有人在站台排队。就像我表姐做直播带货,前半年对着空荡荡的直播间照样每天化全妆练话术,直到某天突然有个视频被算法推荐,直播间瞬间涌入三万人——那些备用的段子和产品知识立刻派上用场。
遇到低谷期怎么办?看看老字号烧饼店的故事。疫情三年他们门口冷清,老板却重新设计了包装盒,研发出能快递的真空装。等旅游复苏时,不仅本地人回来排队,外地游客还能扫码网购。这告诉我们:所谓“时运”,有时是把旧手艺装进新容器。
我发现很多人误解这个成语是被动等待,其实更像在厨房备菜。去年公司裁员潮里,程序员小王白天送外卖,晚上雷打不动学AI编程。半年后新项目启动,他带着外卖晒黑的皮肤和最新的机器学习模型去面试,当场拿下技术主管岗位——准备菜码的人,等灶火旺了才能爆炒出硬菜。
最近有个现象挺有意思:短视频平台掀起了“转运玄学”热。但仔细观察会发现,那些真正逆袭的博主,所谓的幸运符后面都藏着数据分析软件。就像开餐馆的朋友说的:“拜财神不如拜美团后台,但能把差评转化成改良方案的,财神爷才愿意来串门。”
说到底,“时来运来”更像生活给的盲盒奖励。我见过最聪明的做法是土木工程师转行做无人机测绘,建筑行业低迷时他天天往科技园跑,现在带着安全帽操作无人机的样子,活脱脱就是时代齿轮转动的具象化。保持好奇心和行动力,可能就是最好的“接运姿势”。
下次觉得运气不佳时,不妨检查下自己的“接收器”状态。就像老收音机需要调频,我们的认知频道也需要持续更新。毕竟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,机遇可能藏在刷到的一条科普视频里,躲在无意加入的行业社群中,甚至萌发在咖啡厅邻桌的闲聊间——关键是保持接收信号的天线始终竖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