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dàn dàn ér fá
成语解释:多比喻天天损害或斫丧。
成语出处: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亦犹斧斤之于森也,旦旦而伐之,可以为美乎?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;指损害
繁体字形:旦旦而伐
英文翻译:chop one 's vitality day by day -- have sexual intercourse every night
旦:1.天亮的时候;早晨:旦暮。旦夕。通宵达旦。枕戈待旦。2.(某一)天:一旦。元旦。3.姓。4.戏曲角色,扮演妇女,有青衣、花旦、老旦、武旦等区别。5.旦尼尔的简称。旧时的纤度单位,9000米长的天然丝或化学纤维重量为多少克,它的纤度就是多少旦,1旦=1/9特。旧称(dài)。
旦:1.天亮的时候;早晨:旦暮。旦夕。通宵达旦。枕戈待旦。2.(某一)天:一旦。元旦。3.姓。4.戏曲角色,扮演妇女,有青衣、花旦、老旦、武旦等区别。5.旦尼尔的简称。旧时的纤度单位,9000米长的天然丝或化学纤维重量为多少克,它的纤度就是多少旦,1旦=1/9特。旧称(dài)。
而:1.连接动词、形容词或词组、分句等。a)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:伟大而艰巨的任务。战而胜之。取而代之。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,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。b)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:栀子花的香,浓而不烈,清而不淡。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,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。c)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,表示转折: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,就会影响改进技术、提高生产。d)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: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,不会有任何成就。2.有“到”的意思:一而再,再而三。由秋而冬。由南而北。3.把表示时间、方式、目的、原因、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:匆匆而来。挺身而出。为正义而战。因公而死。视情况而定。4.插在主语谓语中间,有“如果”的意思: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,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。5.姓。
伐:1.砍(树):伐木。伐了几棵树。2.攻打:征伐。讨伐。北伐。3.姓。4.自夸:伐善。不矜不伐(不自大自夸)。
哎呦喂,今儿咱来聊聊成语“旦旦而伐”。这词儿听着挺文雅,但说白了就是“天天折腾,把自己搞垮”的意思。比如有人熬夜加班,朋友劝他:“你天天这么旦旦而伐,肝不要啦?”这话糙理不糙,身体可不就像块地,天天犁早晚得荒废。
等等,这成语到底在说什么?核心问题来了:为啥“旦旦而伐”比普通劳累更危险?举个栗子,隔壁老王天天通宵打游戏,结果某天直接躺进医院——这就是典型的“旦旦而伐”啊!重点在“持续消耗”而不是“偶尔拼命”,就像弹簧绷久了会失去弹性,人也是这个理儿。
话说回来,生活中这种情况还真不少见。学生党考前突击算不算?要我说,临时抱佛脚顶多算“突击作战”,但要是天天这么搞,那可就是“旦旦而伐”的节奏了。记得大学室友为了考证,连续三个月凌晨两点睡,最后考完直接重感冒,你说值不值当?
不过咱也别光说丧气话。聪明的做法是学会“可持续奋斗”,就像手机充电,快充虽好,长期用伤电池嘛。见过健身房的狠人没?那些天天往死里练的,最后不是受伤就是放弃,反倒是隔天规律锻炼的,身材保持得倍儿棒。
依我看啊,这个成语放在现代职场特别有警示意义。现在流行“内卷”,但真正的高手都懂“张弛有度”的门道。我们公司有个项目经理,每天雷打不动午休半小时,项目反而比熬夜组完成得更利索。您说这是不是暗合了“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”的道理?
说到底,“旦旦而伐”就像信用卡透支消费,短期看着风光,利息可都在后头等着呢。老祖宗造这个词真是妙,四个字就把“持续作死”的状态给说明白了。下次见着朋友瞎折腾,不妨甩出这个成语,保准显得既有文化又贴心。
最后唠句实在的,生活不是短跑比赛,咱得学着当个马拉松选手。工作再忙也记得给身体充充电,娱乐再嗨也要留点清醒时间。毕竟机器用久了还得保养呢,更何况是血肉之躯?把握好这个度,才能既不被时代落下,又不让健康掉队。